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时发现一批不合格的米线,溯源后,工作人员在当地市场上查出99.42吨重金属超标的大米,并公开销毁。当地工作人员称,这批大米购自湖南省益阳市。对此,益阳市回应,决定对7家涉事企业予以立案调查。
云南镇雄销毁的近百吨重金属超标的大米,称购自湖南益阳。这些大米被碾压后,当做燃料,送进锅炉房。视频来源 :镇雄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号(00:43)
镉是一种有害重金属,进入人体可引起骨痛等症状,严重时将导致“痛痛病”。因此,镉米也被公认为“毒大米”,让人闻之色变。如今镉米重出江湖,一个镇雄县就查近百吨,这样的数字令人咋舌。7家湖南涉事企业到底生产了多少镉米,这些镉米还流向了哪些地方,有没有进入了人们的餐桌……这些问题无不令人担忧。
此前,湖南曾多次爆出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问题。比如在2017年,湖南益阳一企业将1440.25吨本应用作饲料用途的镉严重超标稻谷所加工成的大米,销售到了口粮市场,曾令举国为之震惊,16人因此获刑。然而蹊跷的是,这次查处的镉米,产地居然又是湖南益阳,目前涉事的企业达7家之多。
这次查出的近百吨镉米,来源可能有两种。要么是“存量”,即2017年之前生产销售,流入市场,在相关查处中漏网,未被追回的镉米;要么是“增量”,即最近一两年种植和生产的大米。无论哪种情况,当地相关监管部门都难卸其责。前者意味之前的查处不彻底,相关部门工作存在重大疏忽。后者意味着当地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食品安全的监督把关的依然形同虚设。
湖南的某些地区,屡屡成为镉米的发源地,背后是当地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资料显示,湖南的汞、镉、铬、铅等重金属排放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农地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前媒体曾报道,仅株洲一地,镉污染超标5倍以上的土地面积就高达160平方公里以上,治理费用达数千亿之巨。
如果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不能全面得到治理,农民不愿把受污染的土地都撂荒,继续进行种植,那么类似镉米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恐怕将难以杜绝。因此,对于镇雄这次爆出的镉米问题,要查的不仅大米加工企业。镉米背后,污染土地的治理,相关种植行为的规范,恐怕才是更核心的问题。
还有,2017年湖南镉米事件暴露出一个漏洞,那就是镉米虽然不能作为粮食销售,但可以做饲料用途。这恐怕也是镉米阴影挥之不去的原因所在。饲料用镉米从种植到生产销售,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严防进入粮食市场?镉米用作饲料后,会不会在动物体内富集,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这些疑问都亟需厘清。
镉米重出江湖,相应追查和治理必须追根溯源,如此问题才不至于反复。大米作为主粮,攸关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绝不容失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