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各地都经常会有新闻爆出来,城管为了驱赶摆地摊的小摊贩,使用各种暴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前几年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小摊贩基本上禁绝。当时的理由是整治城市市容市貌,规范交通秩序和安全管理。
搞了十多年,现在小摊贩终于绝迹了,大概只有乡镇还有大量的小摊贩了,不要说一二线城市,就是县城的小摊贩,都已经被赶得没有了。当初摆地摊的人,也都卷铺盖打工去了,要么长三角,要么珠三角,反正都是工厂。
现在倒好,一个疫情弄得就业亚历山大,终于又想起来了小摊贩了,国家又要求开放摆地摊,以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什么当初不给地摊留一点生存空间,给不愿意出去打工的人留一点生存机会呢?
问题是,现在就算是放开了,政府鼓励和支持摆地摊,还有多少人会去摆地摊呢,还有多少城市空间留给地摊呢?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产业链,地摊也一样,都是产业链,他们是这个产业链的终端。禁止了这么长时间,这个产业链都不存在了,突然放开,他们知道去哪里找上游的供货商,淘宝?
如果摆地摊的人知道去淘宝上找供货商,那么其它的人为什么不会去淘宝上买呢?反正不都是淘宝上来的吗,现在谁还不会用淘宝?
都不要说地摊了,就说上海这几年的拆违吧,已经把路边原来的小店基本上都拆没了,无论吃吃饭、购物还是便利店,现在数量都大幅减少了。
以前上海的便利店差不多步行十分钟就会有一家,现在走半小时还买不到一瓶水都是常事。
晚上九十点钟以后,如果想吃个夜宵,还不想点外卖,就只有肯德基和麦当劳了,其他的一概没有。
我住的附近的枣阳路,原本是华师大后门,十几年前每到夜幕降临,车水马龙,摊贩林立,小店鳞次栉比,山寨版服装、盗版碟、各种小吃与盗版书什么都有,很是热闹。后来一顿整治,现在路倒是宽了,原来常去的饭店基本上全没了。
去年下半年,不知道是不是老百姓怨声太大,领导听到了,终于又到处宣传,要搞夜间经济了。但是过去了大半年,也没看到恢复多少生气。
这几年的所谓城市管理,到处拆路边小店,逼着老百姓宅在家里网购,在网上叫外卖,现在不要说有烟火气的生活气息,经常是让人感觉连人气都没有。
十几年前,很多人第一次到陆家嘴,都会觉得有点恐怖,大白天的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现在好了,全上海都是这样,没有人逛街了。要消费,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去大商场,要么在家网购。
本来这几年这种小店的生意受网购冲击,就已经是惨淡经营了,这两年一顿拆,基本上就无差别消灭了。但这种商业生态消灭起来不容易,要重建就更难了。
现在又有人说,允许占道经营,是给城市里留一点烟火气。那么问题来了,当初禁止摆地摊,到处拆路边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城市留一点烟火气,给老百姓留一点休闲消费空间呢?
而且,现在大家都很知道,是因为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大,才又开放摆地摊。那么,如果疫情结束了,影响过去了,就业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了,是不是就又要禁止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