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路边摊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成都允许摆地摊,两月增加8万就业岗位,全社会都给予了认可和表扬。
今年,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也就是说,严格管控了十多年的地摊、路边摊就要回来了?
1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所有员工都在祈祷不降薪,最怕的是遇上企业裁员。
比如,很多外贸企业根本都拿不到订单,产业工人的岗位也在减少,不少工人没有班加,收入低的可怜(点击《金字塔最低层的真实:富士康工人因不加班掀离职潮》了解详情)。
各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十分低迷,在人流量增长缓慢但房租、人工成本持续支出不断的压力下,关门退铺正在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小店小铺关门倒闭,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失业。
据统计局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
就算不是很懂这些数据,天天自己身边亲戚朋友的抱怨声就知道,今年注定又是“钱越来越难挣”的一年。
这时候,成都出台允许“摆地摊”政策,从3月15开始到5月中旬,两个月时间就提供了8万人的就业岗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缓解了许多人的经济压力。
这对城市最底层的人来说,算是一个希望。
2
在互联网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
这张图虽然颇有一些所谓“中产阶层”的调侃意味在其中,但现实就是,一旦年龄到了四十岁以上,对于这些看似是“中产阶层”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关,更别说本身就一直处在更底层的贫困人群。
就连出去打工,很多工厂也不会招收35岁以上的工人,这个岁数的真的只能做类似清洁工、保安、建筑工人等这样十分辛苦但待遇却很差的工作了。
对于这些城市最底层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就业可能。
于是,就出现了地摊和路边摊。
有专家总结,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的特征:
①、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压力,没有学历、专业技能要求,随机灵活;
②、经营成本低:货源、材料成本低,即使今天亏本了也不会赔了家当,失败风险也低;
③、商品、产品价格低:经济实惠,满足居民就近方便消费。
于是,在还没有城管的年代里,尤其在晚上,出去吃路边摊、逛夜市地摊也是很多城市的一道风景。
可惜的是,90年代末,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开始有了城管,地摊生意开始逐步被城管撵走。这些摆地摊的进了化工厂、电子厂、建筑工地……城市不再允许“脏乱差”、“卫生安全不达标”、“影响城市风貌”的路边摊存在。
我相信不少人都见过伴随着一句“城管来了”而落荒而逃的小商贩们吧?
就在前几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对面就见过城管和小摊贩的冲突。也听同班同学讲过他小时候是如何跟着自己摆摊卖水果的父母跟城管打游击战的故事。关于城管暴力执法甚至酿成悲剧的惨案更不在少数,都不忍让人回想。
中国的小商小贩们苦“城管”久矣。
其实,要想解决城管们所说的那些问题,根本不在于“用暴力手段把路边摊赶走”就可以实现的。这样没有规划的管理根本不是为老百姓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我们说小摊贩的商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没有保障,那我们需要的是从源头上打击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产品和黑心的食品厂家。
我们说小摊贩不讲卫生、影响市容市貌,那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卫生管理、统一的摊位位置规划等办法来整治。
……
我们都希望社会越来越好,那就需要给底层的人们更多活路。
3
现在,当初被逼无奈进工厂、工地当工人的小商贩们失业了。在就业问题如此严峻的时候,终于又想起来了小摊贩的好,开始鼓励开放摆地摊,以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刺激消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不过,随着这几年的城市管理,路边的小店都拆的差不多了,选择在家里网购、在网上叫外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地摊经济还能如愿活跃起来吗?
在各种减税降费和消费券等促进消费的措施推动下,预想的报复性消费还是没有来,囊中羞涩的居民们还要还房贷、车贷、送小孩上学等等,他们不想随便掏钱消费。
地摊经济因为上文提到的“三低”特征,可以迅速变成就业办法,也可以给低消费群体提供更加廉价的消费服务。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但如何合理管理、规范他们的经营,对城市管理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可不希望看到什么“天价摊位费”或者等就业压力没那么大了就“卸磨杀驴”,继续暴力管理小摊贩的新闻……
对于小摊贩的态度,最终关乎的是底层生活。真诚的说,我希望社会可以越来越好,给底层人民活命的出路可以越来越多。
但同时我也知道,不论天下兴亡,受苦受难的也都是这些人。
最后说句矫情的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