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工人日报》:农民工子女如此“寒门贵养”为哪般?

刘旭 · 2021-01-15 · 来源:《工人日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留守子女生活费是父母3倍,每月追星打榜1000元;一随迁子女全家月收入2600元,报兴趣班支出1800元

 

  

农民工子女如此“寒门贵养”为哪般?

 

  

 

 

  本报记者 刘旭

  《工人日报》(2021年01月15日 05版)

  阅读提示

  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却很舍得花钱——一双760元的运动鞋只穿一个月,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元……“寒门贵养”“未富先奢”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鲜见。

  教育专家表示,父母关爱孩子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富养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而不是过分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物质“富足”,吃苦耐劳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盘里没肉就嚷着叫外卖,760元的运动鞋只穿一个月,交粉丝群费、反复购买偶像专辑冲销量月均花销1000元,半夜为偶像打榜——这是辽宁沈阳市康平县12岁留守儿童张梓萱的生活状态,而她所在家庭月收入仅有5000元。

  并非所有农民工子女都是如此,可张梓萱却是农民工家庭“寒门贵养”的一个缩影。

  在农村,很多不太富裕的家庭,在孩子身上却很舍得花钱。父母迫于生计,把孩子留在老家或者带在身边,出于补偿心理,或者认为让孩子吃苦是家长没本事,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优越的物质和教育条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寒门贵养”下,孩子们的状况到底如何?

  女儿一首歌买108次,父亲一袋榨菜分两顿吃

  张梓萱的父亲张天洋在山西太原一家小型铝合金型材加工厂打工,母亲靠摆摊卖手套、拖鞋赚钱。拮据下,夫妻俩仍会每月给张梓萱和奶奶转账1500元生活费到微信钱包,这些钱基本都是女儿在花。

  张天洋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安装门窗时没时间吃午饭,他会用馒头就着榨菜吃。一次吃半袋,剩下折起来装进塑料袋下顿吃。一件黑色羽绒服坚持穿了10年。他和妻子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到500元。

  “约定好了,考前5名1500元,前10名1000元。”事实上,张天洋知道女儿在追星,偶尔查看消费记录得知,女儿支付3元的消费记录有108次。他觉得孩子孤独,听听歌、追个星不是坏事,只要学习成绩不掉下来就没事。女儿的“爱好”尽量满足,名牌运动鞋、坚果零食、迪士尼文具,几乎每个月,张天洋夫妇都会给女儿邮城里的“新鲜货”。

  石春艳是张梓萱的班主任,已经工作31年,她越发觉得如今的家长娇惯孩子。“以前家长帮着老师一起‘教训’,现在老师教训一句,家长恨不得冲过来跟我理论。”让石春艳最为感叹的是,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太过“富足”。23个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零食方面,最困难的家庭也会准备一袋干脆面,一天装一兜子的也有不少。

  不只是留守儿童生活“富足”,一些随迁子女也赶超了城里娃。

  素描、油画和钢琴,14岁的李舒飞在疫情发生前每个周末要上三个兴趣培训班,月支出1800元。看上去李舒飞父母收入不菲,实际上,父亲是保安,月收入1800元,母亲朱丽是一家超市的临时销售员,月收入800元。“李舒飞的兴趣班算是少的,班里哪个孩子不是四五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还有学马术、滑雪的。”朱丽说。

  补偿心理作怪,孩子吃苦竟成家长无能

  “我和她爸一整天在工作,到家累得只想睡觉。没怎么陪过她,心里有愧。”女儿偶尔会给她洗袜子和内衣裤,懂事得让朱丽心疼。“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接进城就是让她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提升素质,不能像自己一样做一辈子“苦劳力”。

  朱丽说,她看到电影中《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里那个没有彩色笔的男孩就哭。她小时候酷爱画画,家里吃饭成问题。小学刚毕业就辍学,“弥补女儿其实就是弥补幼小时的自己。”

  然而,私下里,李舒飞告诉记者,她不喜欢美术和音乐,学得很吃力,她还因买便宜的颜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过。

  从事农民工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王冠表示,这是补偿心理在作怪,农民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质和教育供给,希望培养成“小公主”“小王子”,改变后代命运。还有一种心态是因为见识受局限,认为在物质和教育上满足不了孩子是家长无能。

  “孩子过得不好,肯定是当爹的没本事。”高勇说,他在建筑工地干活,儿子跟他在鞍山、沈阳、抚顺就读过。怕儿子在城里孩子面前自卑,他给孩子买了很多名牌衣服和文具,零花钱给得也足。他觉得,自己在工地打工,不太体面,但只要孩子生活水平够高,就不会觉得这个爹“没本事”“无能”。

  更关键的是,孩子们看不到父母打工的辛苦。张天洋告诉记者,每次夫妇二人回村都是穿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买的礼品也多,看上去很光鲜。回村后经常串串门,偶尔打麻将,挺清闲。这可能让孩子觉得家里经济状况不错。

  “孩子远离父母,看不到父母工作时的辛苦和忙碌,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会觉得赚钱容易,自己花些钱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王冠说。

  吃苦耐劳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吃苦耐劳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认为,关爱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寒门贵养”出的孩子不珍惜劳动换来的金钱,过分依赖父母且不懂感恩,就是在培养“巨婴”。吃苦耐劳、勤俭能干是优秀品质,城里富裕家庭也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无论什么家庭,要为孩子长远考虑,都不能娇惯出奢侈的习气。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秦旭芳说,对于孩子应该富养还是穷养的争论自古至今一直都有,也是一代代家长们常议常新的话题。思想上富养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自然而然地自信,持有不卑不亢的态度,有进取心和拼搏精神,才能让孩子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冠则认为,物质补偿其实只是家长们的自我安慰。家长应当多承担子女教育的责任,适当让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辛酸,了解到真正的社会并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刻意让孩子吃苦,但力所能及地锻炼还是应当的,比如,孩子从小帮父母扫地、洗碗,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孩子遇到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劳动换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当家时柴米油盐贵,才能尽早独立起来。

  “寒门贵养”也是当下社会“未富先奢”的一种映射。“城里一些工薪阶层把孩子当‘富二代’养,攀比下,一些贫困家庭也把孩子当‘富二代’养。” 王冠同时建议,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农民工家长们的思想转变了,教育孩子的理念才会改变。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历史的“魔镜”
  4.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5.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6.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7.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8.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9.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10.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