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李旭之:人口与经济问题

李旭之 · 2021-03-1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李旭之:人口与经济问题

  首先必须说明,人口问题就是婚姻问题,而婚姻问题是所有民生问题中的第一核心问题,纵然挨饿受冻的时代,人们也要养育子女,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繁衍至今的。我们新中国建国初的两件头等大事,一是解决土地问题,二是解决婚姻问题,所以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同时于1950年发布。追溯革命年代,土地和婚姻都是革命同时进行的两个重要方面。可以说,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经济问题,而婚姻则是人的社会的基础,是人口问题,任何的小看婚姻问题,都将是家庭和社会的隐患。

  一、中国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控制人口很有效,但市场经济以来,又出现了难以遏制的一种反向效果,即迫于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人们不愿多生,尽管放开二胎三胎,出乎专家预料,没见生育潮的到来,专家不得不提出全面放开生育的意见。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但中国也一个地理大国,如果仅从人口上说,十三亿人口的确庞大,从建国初人口四亿五千万在七十年中增长到十三四亿,增长率很高,但不止中国,其他各国人口都在增长,如今世界人口已达七十多亿,相比他国,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高,这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的缘故,而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也只有中国。然而用人口密度衡量,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人,考虑到西部地区的地理因素,即使按一半国土面积算,人口密度不过为每平方公里260人,大概处在世界排位的24位左右,按实际算的话,一下就掉到70位以后了。换成简单的一句话,中国并不是人口拥挤的国家。

  之所以人们感觉上认为中国人口多,一是国土广大,二是因为几十年来的城镇化发展,人口主要集中到了城市,尤以一些大、特大城市为典型,将在面上分散分布的人口高度集中到几个点上,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感到身处人海汪洋中,抱怨到处都是人,使得生存竞争非常激烈,中国人多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共识。集中到城市的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的进城,但由此而造成的是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的凋零破败,现在农村的普遍状况是空心化,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留守农村的几乎皆是老弱病残者,中国农业竟然是在靠他们支撑。

  放眼中国地图,偌大中国,现在城乡人口分布严重失衡,再过若干年,等现今留守农村的老年人都过世后,农村将几乎无人,迁居城市的农民及其下一代已无法再返回农村,即使返乡,没有种植农业的手艺也无法生存,而且从思想和习惯上他们已无法接受农村。而农村也将因持续的人口离开,无新人口补充,如果不能调整政策,中国的人口还将向城市聚集,同时加速农村的荒凉。

  这种趋势是显见的。以今日之农村考察,即使不得已留在农村的青壮年人口,也将面临结婚、生育的压力。从不久前春节反映出来的状况,农村普遍有大量的男光棍,上有四五十岁的,下有二十七八岁的。他们一旦错过了适婚年龄,将很难找到结婚对象,他们未来的结局很大可能要孤独终老一生。之所以农村出现大量男光棍,是因为农村青年女性不愿留在农村,而选择外出到城市打工,追求城市生活,一旦进城,很少有女性再返乡,她们要么在城市结婚安家,要么宁可在城市单身也不愿回去,等待机会的降临。所以农村年轻女性已很少见,而同龄适婚男性,他们与城市男性无竞争优势,纵然有本地女性可以谈婚论嫁,但当代女性对男方的物质要求,如县城要有楼房,还要有车有存款,给彩礼,本就男多女少,剩下的必然是男性。而农村结婚的青年男女,他们也要考虑自己的下一代的婚姻问题,有谁愿意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个光棍呢。

  同时在城市出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即剩女泛滥。农村大量女性进城,让城市适婚男性在选择结婚对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不少女性进入社会的中产阶层,但她们的择偶标准也凭着自己经济的独立和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抬升,即使条件相当的男性也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她们将眼光瞄向条件更好的男性,那些男性本就不多,他们的择偶标准通常是门当户对,婚姻历来是两个家庭经济的结合,某些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女性,纵然收入高、学历高,但多数时候他们不会选择她们作为结婚的对象,而她们却梦想有白马王子会骑着白马来娶她,长而久之,她们就过了适婚期,只有被剩下来。现在城市剩女很多属于这类群体,其他的剩女所剩的原因各不同,但归根到底的普遍情况是,她们学历越高、知识越多、收入越高、越自由、地位越高,反而她越看不上普通男人,感觉没有几人能般配她。女性总是仰头寻找配偶,而男性则是俯视选择。有的女性年龄已越过四五十,多数已过三十,而年轻女性每日都在源源不断地顶替上来,这些剩女的婚姻命运将很难改变,降低择偶标准她接受不了,她眼中的好男人又看不上她,几乎注定她们也将跟农村剩男是一样的结局,孤独终老。所不同者,城市剩女是在选择中自己把自己剩下了,农村剩男则是无法选择地被剩下的。

  男女性别的天然差异,使得男女在婚恋中是不对等的,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以自古以来,只有男光棍,而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女光棍则是男女平等后在财富不平等的社会里的产物。只有在公有制社会里,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以及以公有制社会里的男女平等实现婚姻是爱情的结合。当今我们的社会,爱情基本已经死亡,无论男女,几乎都是以爱情、婚姻为借口,其实内心图的都是利益,给婚姻套上房、车、彩礼、存款、地位的外衣,这些都是利益的表现,某些高唱男女平等的人,这时就彻底抛弃了平等的标榜,变成了对男方以及男方家庭的一种抢劫和剥削,如彩礼动辄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没有多少普通家庭能够承受得起。

  这里需要补充说一下涉外婚姻,某些中国女性嫁给外国人,不论欧美人还是非洲人,只要是外国人,都是能拿出来炫耀于人的,她们感觉是“光宗耀祖“的事。而中国男性,则很少有外国女性嫁过来,涉外婚姻在男女上分差悬殊,也许中国男人难配外国女性。但一点非常明显,有的女性不论双方美丑、身高、学历、地位、收入的高低,嫁外国人有人既不要彩礼,不要房、不要车、不要存款,甚至还主动倒贴,嫁过去之后是那么恩爱、那么勤劳、那么体谅夫家,一副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好儿媳的形象,尤爱主动下厨做饭,变着花样做各种中国美食,美其名曰向外国输出中华文化,让洋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专家出主意说将农村的剩男与城市剩女婚配,这完全是胡言疯语,他们之间既不会发生空间上的接触,也没有经济上的可能、情感上的接受,两头的极端,只能极端地存在下去。

  生育观念的改变、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和大量剩男剩女的存在,组合在一起,注定了中国新生人口的必然减少,这不是一个什么政策就能彻底扭转人口的颓势,或者激励人们多生,事实是中国老龄化社会在加速到来。等到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人(其人口占比很高)过世之后,若以现在的生育率,几十年后的中国人口将断崖式掉落,而可怜的是那时也是一个以八十、九十年代已成老人的老龄社会,而青壮年人将会还有多少呢?

  这是将来的人口压力,带给当前的压力则是国家须尽早启动促进生育的政策,否则将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撑老龄化社会。因此,人社部也就决定要搞延迟退休。

  这里需要说的是,婚姻生育是个人和家庭之事,看待生育的角度可能会完全不同于国家对婚姻、生育的态度。比如古代有一位皇帝说:朕不管你娶谁,也不管你嫁谁,但你到了规定年龄必须嫁人,不嫁要惩罚父母,再不从者,着当地官府强制婚配。皇帝要的是人口,他不关心你们爱不爱,婚姻幸不幸福。当然现在我们现代国家考虑人口问题,需要平衡各种利弊,以及顾及人民群众的权利与幸福。

  延迟退休虽说有社保、养老金紧张之说,但刨根结底,是我们国家已临劳动力不足的危机,劳动力不足主要来自新生人口不足,不得不让年龄大的人延长劳动时间。

  以延退退休延长劳动时间短期内是能见效的,但不能持久,因为他们终究要退休,如果没有新生劳动力顶替上来,不仅经济发展要下滑,而且国家也将变得危险。最主要的危机之一,兵源将无充足的保障,征兵将出现困难。兵不在多而贵在精,但精兵为百人中、千人中挑一,尤其现代军队,不再是是个男人就能胜任的时代了,一要身体强健,20岁左右,还要有文化知识,但应试教育逼得很多学生成了近视眼,所以若没有足够数量的新生男性人口的成长,精兵挑选将不好办。可想而知,人口问题对国防安全也是多么重要。

  从经济上讲,没有一定数量的新生人口,社会新老交替必然失去平衡,不仅无法为退休老年人提供正常保障,而且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会减缓下来,国家财政将入不敷出。一旦在经济下降通道中形成某种恶性循环,再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是很难的。所以说人口繁荣是经济繁荣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世界上凡是经济繁荣、社会发达的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延迟退休只能是权宜之策,要刺激新生人口增长,还必须从适婚阶段的年轻人开始。几日前已有代表提出,降低法定适婚年龄,将现在的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结婚最低年龄降到18岁。这一意见将有利于促动生育,促进人们改变几十年来养成的晚婚晚育观念,也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剩女剩男现象,是比延迟退休更为长久有效之策。

  延迟退休,阶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中上层的人、体制内的人支持的多,广大底层的人反对的多,因为延迟后的切身利益不同。同样的情况,但若都变成国家态度,它必将会与个人的态度不完全一致,从个人来说,经济压力是比生育压力更重,要想国家与国民意愿一致起来,国家就要首先解决好压在人们肩头上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东北人口问题

  

  最近东北人热议卫健委探索全面放开东北生育的意见,很多东北人态度明确,表示不支持。东北生育率的严重下降,不是用全面放开生育就能阻止。东北人口严重外流,原因是东北天气寒冷,很多退休老年人离开东北到南方居住,更有很多年轻人到南方工作,而留在东北的主要是拉家带口的中年人,而这部分人已完成生育任务。即使放开生育,但生育的经济压力太大,真的养不起。不止东北,全国都如此,前几年放开二胎、三胎并没有取得效果,原因就是养不起。

  全面放开东北生育,假设使生育率有所提高,新生儿人口有了增加,但等到这批人长大后,他们仍会离开东北。这批在东北出生的人,并没有为东北的人口贡献什么,不过是在东北新增人口转移到其他地区罢了,而东北仍是原样或继续恶化下去。所以,卫健委即使全面放开东北生育,不过是借东北地区为其他地区增加人口而已,况且这得是东北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愿意承受养育不起的压力。归结一句话,纵然全面放开东北生育,愿望极大可能是落空。

  东北地区有辽吉黑三省和半个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但地理气候严寒,所以生活成本要比南方高。全面放开生育不是解决东北人口问题的有效办法,要使东北留住人吸引人,必须解决人们的经济问题。其实一招可解决。那就是在东北地区恢复计划经济模式,如搞“一国两制”那样在东北地区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东北是中国工业的摇篮,那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熟练和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有几十年计划经济的经验,很多东北人还有计划经济情结。总设计师也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实现经济的手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本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之分。但计划经济的确被我们有些人恶意地妖魔化了。

  若实行计划经济模式,首先使人们有了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将激励人们热爱东北、建设东北,而不再逃离东北。有了计划经济的保障,将不再有住房、教育、医疗、养育子女的压力,没有了压力,东北的生育率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升,新人口增加,人们不再离开,东北的人丁兴旺只是坐等之事。

  有了人口的保障,东北经济只会好起来,这也让计划经济与其他地区的市场经济进行一次竞争,若东北有人不喜欢计划经济,可以自由迁移到市场经济地区去大显自己的身手,而其他热爱计划经济的人们可以自由迁移到东北,为东北作贡献,这是给人们多创造一个自由选择经济模式的机会,是有好处而无坏处。

  可以判断,若东北实行计划经济,不仅东北人不再离开,而且将有不少其他地区的人迁移到东北,毕竟一种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无压力的生活会更让人感到幸福。如此东北很可能会成为人们争抢、向往的地区。

  2021年3月8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历史的“魔镜”
  4.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5.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6.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7.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8.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9.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10.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