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行业工会,发挥基层政治组织的重要作用
康新贵 广东平正信诚律师事务所
中国社会目前已分化为四个阶层: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其中劳动者又分化为三个子阶层:发展型、温饱型、贫困型。①很明显,劳动者阶层在四个阶层中属弱势群体,他们在改革中获得利益最少甚至是绝对的利益受损体。劳动者阶级占总人口的80%左右,从民主的原则上说,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应当沦落为弱势群体,究其根本原因,是劳动者阶级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碎片化”②,一盘散沙的劳动者个人不可能与强大的强势集团对抗。
劳动者阶层的主要组成是:
贫困型——主要指贫困山区的农民、年老体弱和无技能的城市下岗职工、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等。
温饱型——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以体力劳动为生。典型的如一般企业的产业工人、服务行业中的普通服务员、建筑业的民工、自给自足的农民、小个体户、普通营业员等。
发展型——是指智力型劳动者,他们是劳动者阶层的最高层。典型的如技术工人、公司中的普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中介行业中的一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个体工商户、中小学教师等。
在农村,1949年以前有强大的农会组织。农会——这一农民的基层政治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等关系到亿万农民生存状况的壮举就是在农会的直接参与和组织下完成。解放后这一政治组织被取消,农民的自治政治组织就不存在了,尽管他们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比例最大,但其无组织的状况决定了他们是政治上最弱的群体。
在城市,工会是名义上的工人的政治组织,目前的状况是名存实亡,这里固然有政治上的主要原因,但工会本身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活动方式,也限制了工会作用的发挥。目前工会的基层组织是以企事业单位为组织单位。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为投资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工会应当追求的是工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两个不同的追求目标,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工会组织的参与者、领导者均为本企业职工,当劳资双方发生冲突时,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工会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的管理层发生直接的冲突,冲突后工会的参与者、领导人在企业中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天生的缺陷,是导致大多数工会活动的参与者和领导人不敢放手公开、勇敢的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对抗的首要直接原因。一般的说,企业的管理层不会把经常代表工人的利益、与管理层相抗争的职员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上。企业不会重用敢于抗争的工会干部,势必影响工会干部本人的升迁和工作生活情况,影响他本人的经济利益。我们没有理由苛求每一个普通的基层工会干部都能够忘我的、毫不顾忌自己的利益为工会、为工人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要求太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建立行业工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组织和活动方式的缺陷。工会组织以地区性的行业组织为基本单元。工人与本企业的管理层发生冲突时,由行业工会出面组织、领导,吸收本企业工人参与。
按行业组织工会,首先是行业内部有相似的工作环境、相似的生活状况、相似的工作方式以及相似的利益需求,行业工会组织很容易与本行业内的工会会员达成共识,当劳资双方出现纠纷时,由行业工会领导人(非本企业的人员)为主出面进行谈判,必要时领导其他企业的工人统一行动,其效果比单个企业工会组织要好的多。
劳动者阶层目前的政治地位已日益边缘化。这一边缘化,直接决定、影响了劳动者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权利和利益获得。劳动者阶层的唯一出路是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政治组织,才能够可能有效的维护本阶层的利益。温岭市的农民有感于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无力进行干预,自发的申请组建“温岭农会”,但至今未有结果,他们仍在努力,有努力就会有希望。“温岭农会”能否合法的成立,将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的政治、经济利益。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国的劳动者只有通过联合起来,也只能是联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康新贵,《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劳动者阶层分析》,网络,《学说连线》,2005年12月18日;
2、 A李培林 李强 孙立平等著 《中国社会分层》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第99页
康新贵 民主建国会会员 职业 律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工作单位:广东平正信诚律师事务所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