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迷心窍?:评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将引入民资
云淡水暖
今天(9月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一篇文章,标题很吸引人“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将引入民资”,报道说:
备受关注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再次透出方向:并非所有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都将列入本轮的改革范围,仅有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将作为市场开放、吸引民间资金进入的主板块。…由住建部代拟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公众利益的若干意见》已有初稿,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各地要上报民营资金进入当地市政公用事业的情况;分析当地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引进民营资金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在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消除这些障碍。…
所谓“引入民资”是说法有点不那么痛快,其实不如干脆说是“私有化”,或者说,“民资”=私有资本要在公用事业的利润当中来分一杯羹,而且要将“阻挡”了这个分一杯羹的路子的“石头”摸出来扔掉。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才发生了关于城市供水价格要上涨甚至“大涨”的热烈的讨论,水价要上涨的“理由”,是说水务企业“亏损”,甚至“严重亏损”,所以要上涨,而民众不买帐,觉得水价不透明,涨价没有道理,其间还夹杂着外资即“洋水务”进入的议论,有民众担心中国的城市供水被外资控制。
而如今传来“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将引入民资”的消息,表明了一种心态,就是对“民资”也即“私资”的寄托。人们对任何改革的寄托,经过这么些年来的实践,已经多了一分审视,就是某种改革或者某种改革的推进,是否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有利,换成今日的语境,就是蛋糕是切到公众的碗里还是切到“资”的碗里。
那么,就在目前的一叠声的水价的涨价声中,“民资”的“引入”会带来什么?应该有两个可能的预期,第一种,“民资”即私资一旦“引入”,等于是引入了一个“散财童子”、“救世观音”,立马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不但不涨水价,而且还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减员增效”,提高效率,把水价降下来;第二种,建立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基础上的私资,被引入具有天然垄断性质的供水行业之后,有了一块只赚不赔的“铁杆庄稼”,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通过“减员增效”,提高“效率”增加的利润,或者通过做账表达出来的“亏损”,进而得到的政府对供水行业的补贴,笑纳到“资”的口袋里。
不言而喻,第一种可能微乎其微,在“民资”即私资的世界上吃不到免费的午餐,建龙对通钢的重组就是范例,钢铁行情好的时候进入,钢铁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跑了,稍有盈利又跑回来。而且,在水务行业,外资的“引入”已经有例在先:
“昆明市自来水集团和威立雅在2005年底才合作,次年1月昆明就上调水价,2007年7月再次上调,目前居民生活用水已达3.2元,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特殊用水分别达到4.5元、5.5元和15元(到户价),涨价幅度和涨价频率堪称惊人。…”、“‘兰州模式’——地方政府将自来水公司股权高溢价卖给水务集团,在合同中注明城市水价与物价挂钩、或者承诺公司盈利,几年后公司即以亏损为由、提出涨价申请。…兰州自来水厂改制前不亏损,改制后亏损了;二是改制后兰州水价5年涨了9次…”(《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范例讲的是水务“引入”外资,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这些外资水务巨头,同时也是私营资本的巨头,想方设法多赚钱,是“民资”即私资的天性,这个不可以用道德判断来限制,是勉强不得的,谁也没有办法改变。
那么,供水是如此,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也必定如此,要么从公众口袋里掏,要么从员工身上“增效”,要么从政府补贴中套利,贴本的事儿,“民资”即私资哪里会有兴趣干,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嘛。
但是,就在这个报道中,草民注意到“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将引入民资”这一命题,缺少了一个也是与百姓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相关的也可以称“大”的行业——公共交通。难道公共交通从规模、影响力、百姓关注度等,不及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么?否也。
而且,就在前几年,公共交通行业却是实实在在地“引入”了“民资”即私资,而且遍及全国都有“成功”的范例,轰轰烈烈、一拥而上,媒体关注、热评如潮,大有“民资”即私资要铺天盖地而来的架势。但就在2009年5月的《中国周刊》,却发出了一声感叹“综观全国,公交民营化无一不是落寞收场。”,好一个“无一不是落寞收场”!那么就综观一下子:
其一、2005年,长沙市政府在对长沙市公交总公司完成资产清算的基础上,将所属分公司及其他附属资产打捆成5个“资产包”,进行有限邀标,合理竞价转让。结果,其中的4个“资产包”以2.26亿元的总价,分别转让给上海巴士公司和湖南长客集团公司。…2007年3月,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调研长沙公用事业改革后表示,“长沙彻底打破行业封闭和垄断经营,实行政企分离和市场化运作,使老百姓用气、用电和出行更加方便,其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少线路的公交车都不愿意搭载持免费乘车证的老年人。…更让政府脸上无光的是,不久前,少数公交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一时难以解决,便集体停运,使正常经营中的公交线路瘫痪,影响了市民的日常出行。 (《经济观察报》)
其二,十堰是全国第一个公交事业全盘民营化的城市,…无车可乘、以步代车的经历对十堰百万市民并不陌生。这已是公交改制五年来的第三次——2002年12月以及2003年6月,这座城市先后两次出现公交停运风波。…综观国内,已实行公交全盘或部分民营化的城市,大多出现类似问题。湖北黄冈公交民营化之后,2006年11月同样出现停运风波。(《南方周末》
其三、今年以来,合肥市公交事故频发,安全行车形势十分严峻,已造成11人死亡、45人受伤,死亡人数超过去年的总和(去年死亡八人)。(《经济参考报》)“我们现在认为,过去全国各个地方,包括合肥,对城市公交进行企业化改造,引入民营资本,实际上是走了弯路。”合肥市建委效能建设办公室主任宋冀明5月1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按照《综合整治方案》,…清退民营资本,回收公用资源。(《第一财经日报》)
其四、最让重庆老百姓不满的,是部分被黑恶组织控制的民营公交运输业。以重庆渝强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黎强为骨干的黑恶团伙,通过强占明抢,挤占其他同行的经营权,逐步垄断重庆民营公交线路。近几年其拿到了遍及重庆的100余条公交线经营权,实际可以影响到城市公交命门。(《经济参考报》)
结局:重庆、南京等地原已民营化的公交事业也重回国有公用事业。北京公交在市场化改革后企业依旧巨亏,此后重新采取低票价策略发展公交,政府投入百亿元补贴公交部门的亏损,加大公交基础设施投入。(《中国周刊》)
一位“民资”即私资感叹说“公交改革最大的矛盾是企业市场化经营必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公交的公益性属性,又使得公交票价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企业化的方式与公益性属性碰撞的结果,最终就是使参与者头破血流。’”(《经济观察报》)
公交看来是“使参与者头破血流”了,“引入”者输了,“进入”者也输了,然而,公交具有“公益属性”,难道“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不具备“公益属性”?既然公交“改革”中私资“头破血流”,供气供水供暖和垃圾处理四大行业”就会天上掉馅饼?
看来总有一些人坚定不移地信奉着“一私就灵”的理念,可以说是私迷心窍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