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人民日报》头版:“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

王建新 崔佳 · 2010-10-15 · 来源:《人民日报》
重庆经验重庆经验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崔佳《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14日   01 版)

  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不沿边、不靠海,底子薄、困难多,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循。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重庆坚持以民生为本,推动发展转型。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前不久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出台了广受老百姓赞誉的“民生10条”,决定在未来两年半时间里,将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民生新举措推向一个新高潮。

  以百姓幸福为根本,舍得在改善民生上下大力花大钱

  “民生10条”,两年半投入3400多亿元,直接惠及2000多万人

  安居、上学、看病、就业……翻开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通过的《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10大民生工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

  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个《决定》很“不一样”——说的全是老百姓牵挂的生计大事,而且都是看得懂的大白话:3年之内,建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家庭住房困难,租金为市场价的60%,而且环境好、交通便利;为300多万农民工解决城镇户口;让渝东北、渝东南地区95%的农户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改造、新建2000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为130多万孩子每天免费提供一杯奶、一个鸡蛋、一顿肉;基层公立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零利润”;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条条都点到群众心坎里,桩桩都是百姓关切的大事。

  重庆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居民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城市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是否有主人翁感觉等。这些方面做到位,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因此,《决定》对自然环境、公众安全、社会公平等格外关注,不仅有美好的规划蓝图,更有切实的数字目标。比如,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以上;安全方面,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公平方面,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农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养老保险金,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提出“民生10条”的《决定》,不足5页纸,3000来字。然而,这份可能是重庆历史上最薄的全委会文件,却是一个真金白银的民生“大手笔”——为落实《决定》,今后两年半时间将投入3400多亿元,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

  对此,重庆的理念是,不看高楼大厦建了多少,不求GDP增长多快,但求老百姓生活幸福;给老百姓办的事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都是正确的。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花钱,还有不应该的吗?

  2008年7月,重庆本届政府就启动实施了紧扣民生的“五个重庆”建设。“森林重庆”为了让老百姓多吸氧,两年造林800万亩;“畅通重庆”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平安重庆”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健康重庆”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120多万学生有了塑胶运动场;“宜居重庆”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都有房住,而且价格低、环境好。

  从财政支出看,2009年重庆财政民生支出682亿元,已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1.7%,创历史新高,这已是该市连续第三年民生支出占总支出半数以上。同时,“打黑除恶”扶正祛邪,主城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1%,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唱读讲传”抵制低俗文化,提振了精气神。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好处。

  59岁的王原辉,祖孙三代5口人都找到各自的幸福理由:老伴说,门前垃圾站变成了龙头寺公园,环境好了;女儿女婿说,公交车多了,门口在修轻轨,出行方便了;上小学的外孙说,学校很近,新近还来了警察叔叔,条件越来越好了;王原辉自己说,原来没事就打个麻将,现在每天都和老伙伴们唱红歌,跳健身舞,身体好了,精神头更足了……

  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思路

  改善民生,营造了一个大市场,扩大了消费、拉动了内需,经济实现高质量快速增长

  传统的思路是,先发展经济挣钱,有了钱再改善民生。现在人们日益深入认识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行不悖,改善民生的过程,就是发展经济的过程,而且是更基础性的工作,这正是重庆的思考逻辑。

  “我们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加大民生投入,可以解决贫困群体的困难,还会促进消费,使发展由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这是真正的启动内需,是长周期的启动内需。”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张定宇心中有一本账。他说,全市未来3年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将会使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拿出原本计划买房的积蓄,用于改善生活,从而有力刺激消费。

  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也算了一笔账: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将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年新增300亿元销售值,为地方创造6亿元税收。鼓励创办微型企业,既是重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又将成为当地拉动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

  民生与发展的账还有很多:户籍制度改革,300万农民工转为城市户籍,如果保持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消费水平,每年将拉动300亿元消费;

  医疗、教育、社保的改善,将大大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提高消费预期,进而刺激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

  据测算,重庆推进10大民生工作将投入的3000多亿元,可带动内需至少4000亿元;今年完成民生投入1200多亿元,能拉动GDP增长4至6个百分点。

  “重庆将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这种见效相对较慢的措施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说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正在形成。”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教授说,“民生10条”的根本,是通过调整政府投资结构,以抓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启动和扩大内需,推动民生与经济协调并进。

  薄熙来指出,很多同志习惯把“发展”理解为吸引投资,推动GDP增长;认为改善民生是“赔钱”。其实,改善民生是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只顾闷头抓GDP,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也会越走越窄。“发展是硬道理”,如果发展不能改善民生,那就不是“硬道理”,而是“没道理”。

  重庆正以生动的实践证明,改善民生不仅不分散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思路。2009年全市GDP增速达14.9%,今年上半年达17.6%,均列全国第三。在美国《时代》周刊去年评出的“亚洲最佳投资城市”中,重庆排名第七。近两年,重庆利用外资增幅稳居全国第一,总量居中西部第一;今年1至6月,实际利用外资又增长22.9%,内资增加了1倍多。

  改善民生既要舍得投入,也要改革创新

  抓民生不仅大投入,而且在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8月1日,来自重庆合川的农民工陈刚,成为重庆“户籍改革”后第一个拿到“农转城”户口簿的人。

  “重庆户籍改革的特点,就是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暂不脱下农村的‘三件衣服’。”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我国的城市户口,穿着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农村户口则穿着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灵活处理了农民转户进城后的相关土地权益问题,为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弹性退出制度,允许农民3年内保留对土地、林地、宅基地的收益,以合理过渡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公租房建设被业内专家视为新一轮住房改革的关键步骤,其核心在于改变单一的住房供应模式,构建起市场和政府“双轨制”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还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租房对象不设户籍限制。

  “没有体制机制的改革,就难以实现民生领域的根本性突破。”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说,重庆推进10大民生工作,从起点上就非常注重制度框架设计。过去的实践表明,单靠“发礼包”、“送温暖”等是不可持续的,更无法确保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

  重庆落实“民生10条”需要投入3000多亿元,而重庆去年财政收入才1000亿余元,“小财政”如何支撑“大民生”?靠的是智慧,是改革。

  首先,创新财政保民生机制。市财政局长刘伟说,重庆坚持两个“不动摇”:一条是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用于民生;一条是市与区县财力分配比例控制在25∶75,使区县财政从“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其次,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民生筹资模式。新增的3000多亿元民生投入中,600多亿元由财政直接出资,其余部分将以各种渠道融资,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政府直接投入22.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达100亿元。公租房建设,政府性投入约200亿元,市场融资500亿元,建成投入使用后,租金完全能支付利息,保证现金流平衡。第三,发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撑作用。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说,重庆民生投入近年来做到只增不减,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发挥了“第三财政”的支撑作用。重庆八大国有投资集团每年用400多亿元的经营收益投资公共设施,既直接改善民生,也为财政腾出相应的空间,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这是一张破冰前行的民生改革清单,也是一张意义深远、凝结着更多希望的清单。这些建立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上的惠民政策,必将让百姓享受更持久的“民生大餐”,也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干部群众鱼水相亲,本身就是民生内容,也是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

  10万干部“三进三同”,20多万干部“大下访”,结50万户“穷亲”

  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何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除了注重制度创新,重庆还特别强调改造党员干部作风、继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重庆的决策者们深刻认识到:民生工作是“日久见人心”的事情,如果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如果党员干部作风没有真正转变,再多的民生投入都将大打折扣,更无法持久。因此要求,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利益。要发扬党的老传统,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亲”,了解老百姓的所忧、所盼,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这样,不但畅通了民意渠道,还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从去年开始,重庆在全市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三项活动。“三进三同”是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项活动”开展以来,20多万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难题,共解决信访个案11万件次;还结了50万户“穷亲”,出资金、出技术、出点子,让600万群众直接受益。

  “干部下乡真为我们办实事!”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双骑龙村村民赖寿宽说,今年5月,区委书记刘光全住进村里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大伙提出希望把出村的路整一整。刘光全认真调研后,责成区交通局等部门硬化村前土路,为群众解难。

  抽样调查显示,活动开展后,认为重庆党群干群关系好或很好的比例由56.2%上升至75.8%。不少干部感叹:“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

  重庆还在全市基层推行“三项制度”,即村、社区建立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的长远制度设计。

  黔江区冯家街道渔滩社区四组居民王思杨说,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变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低保户蔡明道说:“干部的心比针尖尖还细,越来越关心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我们心里很舒畅。”

  “‘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是巩固执政基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大事。”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黄远固认为,活动锤炼了党员党性,改善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长效机制后,将为推进“民生10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可喜的是,这次重庆市委全会把“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列入10件民生大事,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要求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

  薄熙来对干部们语重心长地说,光阴似箭,党员干部真正干工作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年。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退休之后无愧于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

  “民生为本”的重庆探索证明,人民群众是最公道的,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一心为百姓,老百姓就会将心比心地拥护党支持党。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老百姓怎么想。与老百姓鱼水相亲,就会一通百通,干工作就事半功倍。2009年,重庆市、区两级各类信访量下降幅度均超过25%,最高达45%;群体性事件下降45.6%。重庆主城区110报警量同比下降40%,打架斗殴等矛盾纠纷下降20个百分点,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当今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既是矛盾凸显期,也是发展关键期。重庆对民生的认识与实践,将为实现经济社会转轨发展提供一个新路径。

  枕着江风入眠,重庆人的生活因此而富有诗意。随着民生不断改善,一座更加和谐的城市、一种更加幸福的生活正悄然走来。

        

  编后

  民生观是经济观,是社会观,也是政治观。

  重庆的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揽之下,民生与国计、公平与效率、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分孰先孰后,不是对立冲突,而是辩证统一、相得益彰的整体。

  认为只有牺牲经济发展才能搞好民生建设,同以牺牲民生建设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样,都是对科学发展的误解。保民生与促发展,互为目的,也互为前提。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发展才能真正为民生服务,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来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发展目的、发展动力的转变,重庆的民生建设实践令我们理解,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民生建设不只是物质建设,不能仅仅以财富的增长、物质的丰盈来衡量。重视公平正义,重视幸福尊严,重视人的感受,兼顾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这是重庆民生建设战略思路的另一大亮点。从扶贫济困到保障民权,从服务生存需要到满足发展需求,在重庆发展民生事业的进程中,我们更加真切地体认到,归根结底,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

  民生建设是一面镜子。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我们的经济发展理念、社会治理理念和政府服务理念,重庆的探索引人深思。

相关文章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3. 这是一股妖风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