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节后用工荒被铺天盖地报道,但没过多久,用工荒的新闻便淡出公众的视野,可是用工荒后续如何呢?用工荒后真的如媒体所说得那么严重吗?用工荒后企业真的改善了工人的待遇、福利?对于这些,媒体却没有了后续的关注,我们也没有听到来自打工者自己的声音,城边村便带领大家去看看用工荒背后的真相,听听工友所体会的用工荒。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http://www.chengbiancun.com/special/topic/ygh.html
用工荒背后的谎言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同时也是很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是企业到处宣传招不到人。
虽然春节后用工荒被铺天盖地报道,但没过多久,用工荒的新闻便淡出公众的视野,可是用工荒后续如何呢?用工荒后真的如媒体所说得那么严重吗?用工荒后企业真的改善了工人的待遇、福利?对于这些,媒体却没有了后续的关注,我们也没有听到来自打工者自己的声音,城边村便带领大家去看看用工荒背后的真相,听听工友所体会的用工荒。
“用工荒”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同时也是很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是企业到处宣传招不到人。
起初,媒体的“用工荒”报道基本上都是称之为“民工荒”,虽然都是描述劳动力短缺,但一字之差却隐含了太多的意义,“民工荒”更大程度上是告诉社会,企业缺乏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因为“民工”现在的意义大都就是泛指没有知识与技能的人,通常只能参与体力劳动工作,与苦力的意思相约。随着社会对于进城劳务工的越来越关注,“农民工”、“民工”等称呼也广泛的被人认为含有歧视的意味,这两年也不断有人站出来要求取消“农民工”的称谓。因此,我们会发现,现在媒体慢慢习惯以“用工荒”来替代“民工荒”。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
与“民工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难。2010年教育部曾发布消息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然而网络上的一篇被就业热帖将就业率的真实性与就业难的现实性摆在了桌面上,“被就业”被调侃为继“被自杀”之后的又一被动句式网络新词。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远低于“农民工”预期月薪持平甚至更低,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成为见惯不怪的社会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昉即认为,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正在发生逆转,以廉价劳动力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困境与转型。“农民工”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了,而大学生的刘易斯拐点却远远未到,而且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愈加严重。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两个群体没有可比性,贺雪峰就谈到:大学生工资起点低,但因为大学生基本上是技术性工作,这些技术是积累性的,因此,他们的工资随资历而增加,农民工的工资起点高,但这些工资大都是计件工资,年龄越长,动作越慢,出错率越高,工资就越低了。不同的起点,因为相反的变化方向,而有恰恰相反的终点。我们因此不应拿大学生起点工资与农民工的起点工资来说事。
同时,不论学者、媒体甚至社会公众, 都拥有一个固化的印象认为“体力劳动”就必须要廉价与“脑力劳动”。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一个“身份”的问题,“农民工”一直以来都有个农民的身份捆绑其身!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开始如此在乎“身份”,是“身份”上捆绑的利益还是其他什么?如果不破解这个问题,或许我们也很难真正解决“农民工”的融城问题和每年出现的“用工荒”问题。
用工荒与失业率之间的矛盾
年份 |
04年 |
05年 |
06年 |
07年 |
08年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
4.2 |
4.1 |
4.0 |
4.2 |
用工荒与拖欠工资之间的矛盾
每年年初都在报道“用工荒”,而每年年末却都在报道“工资拖欠”。用一个常人的眼光,在一个用工很急缺的社会,不应该会出现如此频繁的工资拖欠事件,而在我国,却是年年都有,且屡见不鲜。
更为讽刺的是,每年的年末集中式的工资拖欠事件发生,到了年初,企业又都装出一副可怜人的形象宣传“用工荒”,对于去哪工作,哪里才是劳动者的应有之选,我们相信,一个人性化的企业,是不缺乏劳动者的应聘的。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行业之间的差异(工资拖欠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而建筑行业往往又不缺乏工人),因此这种奇怪的矛盾却总是让人经不住嘘唏感叹。
用工荒背后的本质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很难再听到有关于“用工荒”的报道,而零星的报道,也让我们发现最初炒“用工荒”较厉害的地方已经不再荒了。广东人社厅厅长3月5日报告说:“今年春节回乡的外乡农民工是910万,占在广东的外省农民工1703万的53%。根据我们的监测统计,到2月28日止,返回广东的外省农民工是839万,占返乡过节的92.2%。” 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打工者无法在其工作的城市安居生活。这也形成了我国每年春节期间打工者返乡、节后离乡的特殊现象。
学者贺雪峰指出,看起来的民工年年荒,其实也只是春节才荒,这个时候的民工荒,是因为农民工在工厂的劳动不能累积(即劳动报酬并不随工龄增加而增长,甚至会随年龄增长下降),农民工换个地方碰运气的成本就极低,他们返乡过春节,之后再到哪里务工,得再想一想。他们也要趁春节与父母子女团聚片刻。工厂希望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农民工一天春节不过,都留在厂里生产赚钱。当农民工还在家乡考虑到哪里务工时,工厂却迫不急待要开工生产,这个时候,“民工荒”叫得山响,好象到处都缺农民工。实际上,再过十多天,随着农民工大量外出,民工荒的企业很快就招到人手,很快就提苛刻劳动条件,很快就又将农民工将作机器对待了。民工荒,仅是春节时的正常情况,因为沿海工厂并不为农民工提供真正保障,农民工年节要返回农村家乡,再外出则要考虑下一步的务工方向。
综合以上的我们所看到的矛盾以及现实的观察和数据,我们有理由否认“用工荒”的事实,也可以说“用工荒”即是“用工谎”。
“用工荒”就是“民工荒”
“用工荒”就是“民工荒”,而“民工荒”就是对廉价劳动力的渴望。在现阶段的我国“民工”无法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因为捆绑在他/她们头上的是与利益挂钩的户籍制度和“外地人”的标签与身份。
之所以是对廉价劳动力的渴望,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很多企业给予打工者的薪资往往是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本工资或者最高工资。虽然经常能够看到媒体报道说现在打工者的工资能拿到多少,但却没有想过现如今的物价水平,也没有想过打工者每天上班12小时、没有周六或周末,才获得那并不能在城市保持尊严生活的工资。
几十年了,我国的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虽然近年来基本都有调整最低工资,但最低工资的起点太低,即使每年增长额度超过20%,却仍然很低。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了社平工资40%的标准)。与此同时,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来自内地的打工者之间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工友眼中的“用工荒”
在用工荒的新闻中,我们很少能听到工友的声音,大多是从企业招工的角度来说招工困难。而面对舆论的狂轰乱炸,作为“用工荒”的主体——打工者,却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没有表现出作为“卖方市场”后的主动地位。而劳动者与市场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打工者对于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城边村采访了一些工友,来听听工友对于用工荒的体会吧!
在我们的访谈工友之中,大部分工友并没有听说过“用工荒”。 一个工友还抱怨说“昨天看到了一个招工牌,上面写的还不错,哎。谁知道啊,进来了,没有加班费,还上28天的班,天天加9点,伤心,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更寒心,看看那菜,叫什么菜吗,老板就那么小气吗?我们是人啊,就吃这个吗?看看一个个都吃。我也无语了,都为了多赚点钱,不计较那些了。”
虽然处处都在宣传“用工荒”,也都在描述用工待遇的提高,但事实是这样吗?从我们访谈的情况来看,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工友的工资上和去年比并没有较明显上涨,而工友普遍反应的物价高涨,对于我们来说也都深有体会。访谈的工友都对于目前的工资水平不很满意。
而用工荒工作就好找吗?在访谈中,有些工友反映,他/她们觉得工作并没有想象中好找,尤其是各方面条件自己都满意的工作少之又少。虽然招工的不少,但大都给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和自己想象中的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现在物价飞涨,而工资的水平并没有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同时,以前的经验告诉了他们,企业招工时说的漂亮,但实际进厂之后,会发现待遇和条件都和自己想象中的有差距,最后一个感觉就是被骗了。
结语:
作为一个关注打工者的公益组织,我们有理由让打工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在一片洪涛之中失去了声响。我们觉得:“用工荒”本身是从企业使用劳动力资本的角度来讲的,而一直以来都没有关注劳动者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从工资工时,到职业安全健康,再到最基本的家庭团聚、留守儿童。用工荒,即便存在,也只能说明了劳动者用脚在选择,而新闻,媒体的关注视角什么时候开始用人的需求而不是经济发展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社会才可能进步。因此作为掌控话语权的媒体,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予以客观描述同时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感谢晓红、继艳、晓强、中原、春燕、叶忠林以及参与访谈的志愿者和工友的支持与帮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