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新京报
10月19日,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刘静正在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
【人物志】 之十九
刘静
岗位:教师
工作地点: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
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刘静,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要自己生炉子取暖,要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站在讲台上。
2003年,刘静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在家乡石家庄一所公立学校做教务行政人员。2007年,她离开家乡,成为了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的一名老师。“流动”是这样一所学校最大的特点,而刘静已经安安稳稳地待了四年。
她说,一开始也没打算待这么久,但第一年结束后,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还有更多的东西想教给学生,“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我还是一个新人。”刘静留了下来,一年又一年。悄然间,四年过去了。
一次支教改变生活轨迹
四年前,刘静来同心实验学校面试时,校长沈金花心里直打鼓,“脸白白的,话不多,梳着麻花辫,像个书呆子,能教书吗?”试讲后,沈校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课讲得很细致,不愧是名校毕业的师范生。”
2003年,刘静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很轻松地在家乡石家庄找到了工作,某公立学校的教务行政人员。然而,在度过几年简单轻松的时光后,刘静却愈发迷茫了,“我在做什么?有意义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想法在刘静心中愈发强烈——到打工子弟校去,那里真正需要我!
这个想法源于她大学时的一次支教活动。刘静说,那所学校比同心实验学校的条件还差,所谓的校园就是几间破房子。她当时旁听了一堂英语课,听出任课教师的发音明显不标准。她委婉地和校长提到了这件事,校长无奈地表示实在没有老师愿意过来教学,刘静顿觉非常心酸。
2007年,通过大学同学介绍,刘静联系到了同心实验学校。面试时,校长直言担心留不住刘静。经过几番“游说”,她的坚持打动了沈校长,她终于站上了打工子弟学校的讲台。
“我已舍不得这群孩子”
刘静坦言,面对这份工作,这四年她经常动摇。每学期开学时,班上总会少几个学生,同时又多几个学生。今年带的六年级一下子多了近20个学生,适应好多天才基本熟悉新生的情况。“学生的流动让我心里很难受,学生不听话、不用心学时真是不想做了,这个工作太累心。”刘静说。
同事也是常换的,曾经有一个和刘静很要好的同事,离开时上了火车才短信告之,“我难受了一个月,但我能理解。工资这么少,人是要生活的,她的选择很现实。”
刚到同心实验学校时,刘静每个月拿600元工资,现在涨到1800元,却没有五险一金。刘静在老家石家庄交了社保和医保,每年一万多元,“我的工资刚够交。”面对刘静的选择,父母起初不理解,和她恳谈了好几次,后来见女儿信念坚定,也就不好再反对了。
“直到现在,报纸上有招聘,包括老师、公务员或是其他工作,爸妈都默默放到我桌上。但是他们充分尊重我,不再正式提起换工作这个话题了。”
除了父母外,有些要好的大学同学也不是很理解,常常张罗着给刘静介绍工作。每到这时,她总是笑笑:“也许有更好的教学机会,但是我已经舍不得这群孩子了。”
为上早自习将家安到皮村
“要不是来这儿工作,真想象不出在城市的边缘还有条件这么差的学校。”
刘静带的六年级在一溜平房教室的最后一间,墙体单薄,墙皮剥落。冬天暖气供不足,刘静“全副武装”上课,羽绒服、护膝、手套、三层保暖袜,“能穿的都穿上了。其实最苦的是孩子们,他们要坐在教室里上一天课。”
刘静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但来到学校后什么都会了。教师宿舍要自己生炉子取暖,一开始刘静总是烧不好,屋子根本热不起来,“夜里真冷啊,我就盖三层被子捱过去。“
去年刘静结婚了,“老公很支持我,为了方便我早上六七点到学校上早自习,我们把家搬到了皮村,而他去上班要耗费两个多小时。”搬到校外的刘静开始学习做饭,“每天都照着菜谱学,现在也学得差不多了,我妈都很惊讶我的进步。”
补充课外知识讲课受欢迎
在同心实验学校,刘静的语文课非常受欢迎,她总是在课堂上补充很多课外知识:“我喜欢给孩子讲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比如谈到鲁迅,会很自然地讲讲民国名人趣事;谈到长征,就会说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补充课外知识,往往让刘静的课程进度比别的老师慢,但她觉得很值:“公立学校的孩子有太多机会获取课外知识,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有机会接触到,如果我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就太遗憾了。”
现在,刘静的工作非常忙碌,除了负担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外,还肩负起教务行政类的工作。目前,同心实验学校有560多名学生,却只有21名老师。她每天6时左右就要到学校打扫教室,安排学生上早自习。
和刘静共事四年的同事闫少华说,刘静做事很认真,对学生非常负责,常常面批学生的作业,午休的时间也会利用起来给学生们补充课外知识,“就没见过她午休。”
看起来温柔文静的刘静也有“发标”的时候。闫少华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被刘静发现后叫到了办公室,“那个火发得真大啊!噼里啪啦地一顿狠批。也就几分钟,火气发完了,态度一下子转了180度,又特别温柔地和学生讲起道理,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说起自己的脾气,刘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爱发脾气,学生不听话时我总是很生气,慢慢地我觉得,这些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能比。”在刘静看来,打工子弟学生的受教育渠道只有学校,老师要尽可能耐心地教育他们,“发火不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伤害他们。”
刘静说,现在摆在学校面前的困难不止是缺乏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是大问题。专职老师上数学和语文两门课已经很紧张了,其他课只能是志愿者来帮忙兼任。刘静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都能到公立学校上学,“打工子弟学校的条件确实较难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
去年,刘静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顺利进入了附近的公立学校楼梓庄中学。今年教师节,孩子们回来看望刘静,还表演了刚刚在学校学会的广播操,“很开心,接受好的教育是他们的出路。”刘静说。
声音
●打工子弟校的学生特别懂事,因为家庭原因,几乎没有娇气或逆反的孩子。面对他们,我总想倾尽所有,总希望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也许有更好的教学机会,但是我已经舍不得这群孩子了。
——同心实验学校教师刘静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底东娜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薛珺
石家庄女教师在北京城郊一打工子弟学校坚守4年
-站在简陋讲台上讲课的刘静。本报记者管竞摄
-8个老师挤在一间小平房里办公。
□本报记者管竞北京报道
她叫刘静,今年30岁,先后毕业于石家庄一中、北京师范大学。如今,她已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教书4年。这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打工子弟学校,设施简陋,条件艰苦。也许,从小就习惯了父母百般呵护的刘静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要生炉子取暖,冬天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手套给学生讲课。
辞职
赴打工子弟学校任教
2003年,刘静从北师大毕业后,在石家庄一所专科学校找到了工作。“刚开始挺满足的,我这人简单,就喜欢两点一线的生活。”然而,在度过几年简单轻松的时光后,刘静却开始有些迷茫了。“我总想趁着还年轻,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去当志愿者,到打工子弟学校去,那里应该需要我。”当这个想法冒出后,刘静一刻也待不住了!
这个想法源于刘静上大学时的一次支教活动。刘静说,那是一所大山里的学校,比同心实验学校的条件还差,所谓的校园就是几间破房子。她当时旁听了一堂英语课,听出任课教师的发音明显不标准。她委婉地和校长提到了这件事,校长无奈地表示,实在没老师愿意过来教学,刘静顿觉心酸。
2007年,不顾父母亲朋的一再劝阻,刘静离开家乡,来到了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小学。
“乖乖女”
变为干练女教师
面试时,同心实验小学校长沈金花并不看好刘静。“小脸白白的,梳个麻花辫,也不爱说话,一看就是父母捧着长大的乖乖女。”沈校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同心实验小学是一个打工子弟学校,“流动”是最大的特点。试讲后,沈校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课讲得很细致,不愧是北师大毕业的学生。而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你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股韧劲。”
刘静没给自己定目标,也不知道会在这里待多久。但第一年结束后,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还有更多的东西想教给这里的学生。“刚来时我教3年级语文,慢慢地,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及课堂管理上的很多不足。5年级时,我又开始教孩子们数学。虽然每天备课备到11点多,但我很充实,就像爬山一样,顾不上累不累了,就想一直向上爬到山顶。”
春秋寒暑过去,刘静已在同心实验小学任教四年。那个原来在家中什么都不会干的“乖乖女”变成了一名干练的女教师。“初来时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但现在我什么都会了。教师宿舍要自己生炉子取暖,一开始总是烧不好,屋子根本热不起来,夜里真冷啊,我就盖三层被子熬过去。”
在贫寒和动摇中坚守
刘静坦言,这四年她经常动摇。每学期开学时,班上总会少几个学生,同时又多几个学生。今年带的六年级一下子多了近20个学生,她适应了好多天才基本熟悉了新生的情况。“学生的流动让我心里很难受,学生不听话、不用心学时真是不想做了,这个工作太累心。”刘静说。
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也是常换的,曾经有一个和刘静很要好的同事,悄悄离开了,直到火车启动时才发短信告诉刘静。“我难受了挺长时间,但我理解她。工资这么少,人是要生活的,她的选择很现实。”
刚到同心实验学校时,刘静每个月拿600元工资,今年9月份刚涨到1800元,还没有五险一金。刘静在石家庄交了社保和医保,每年一万多元,“我的工资刚够交。”刘静不在意经济上的拮据,她的衣服都是在村里一个“二手店”淘换来的,最贵的也就十几块钱。
面对刘静的选择,父母起初不理解,后来见女儿信念坚定,也就不好再反对了。“违背父母的意愿,让我心里也很愧疚,我现在一放假就回石家庄陪父母,而他们总会把刊登着招聘教师或公务员报考信息的报纸放在我桌上,可我心里总是舍不得孩子们。”
看到孩子们快乐就满足
2010年,在亲友撮合下,刘静结婚了。她的爱人是深泽人,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结婚了,就不能再住教师宿舍了,我们在村子里租了一间房。他很善良也很支持我,把家安在村子里,他每天上下班要坐5个小时公交车。”
在学校,刘静的语文课很受学生欢迎,她总是在课堂上补充很多课外知识:“我喜欢给孩子讲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比如谈到鲁迅,会很自然地讲讲民国名人趣事;谈到长征,就会说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刘静希望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递一种“认真”的人生态度。在刘静眼中,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对人生方向很模糊,父母们也不奢求孩子能“读书改变命运”。“打工子弟学校的条件确实难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但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特别懂事,因为家庭原因,几乎没有娇气或逆反的孩子。面对他们,我总想倾尽所有,总希望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目前,同心实验学校有560多名学生,却只有21名老师。刘静说,现在摆在学校面前的困难不只是缺乏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是大问题。专职老师上数学和语文两门课已经很紧张了,其他课只能是志愿者来帮忙兼任。
在打工子弟学校的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刘静说,每天下课后你看着孩子们快乐地跑着、疯着,心里就充满了满足感。她觉得自己在打工子弟学校这四年得到的比付出的多。
以前,刘静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愿负责任的人,可现在,刘静说她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
石家庄的孩子们很幸福
谈到未来,刘静不知道自己还会干多久。因为她不知道学校明年是否会继续存在,她不知道怀孕后身体是否还能顶得住。
去年,刘静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顺利进入了附近的公立学校楼梓庄中学。教师节,孩子们回来看望刘静,还表演了刚学会的广播体操,“也许未来我会离开这儿,但现在我舍不得这群孩子。”刘静说。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刘静想通过《燕赵晚报》对所有在石家庄的打工子弟说,你们在石家庄很幸福,因为石家庄没有打工子弟学校,你们可以上公立学校,你们一定要珍惜这份幸福。
编辑:卢伟丽 来源:燕赵晚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