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中国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现在,全世界仍在盼望中国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然而,单纯的大规模货币刺激和大规模财政刺激短期内有效,但从中长期看却会加重中国经济自身的问题。这种教训我们几年前就有过。中国需要谨慎,把功夫放在结构调整上。
当前,中国经济的困难依然是内需严重不足,中国消费者缺乏支付能力。但中国社会总体可以分为许多阶层,其中富有阶层不存在支付能力不足问题,支付能力不足的主体其实是广大的中下层。而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正是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这些分配体制上出的毛病,没有把中下层包容在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里,并在过去被出口导向带来的虚假繁荣掩盖了。所以,要破解中国经济难题,就必须从改革分配体制入手。这显然是一场广泛的经济改革,需要对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全面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共同富裕,从分配层次上看主要有两个领域、四个方面。从收入分配上看,有初次分配调整和二次分配调整;从财富调整上看,有存量的调整和增量的调整。首先,在分配调整方面,初次分配调整的原则应是要增加劳动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的比例,降低资本收益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具体讲,就是增加工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劳动收入在工资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中下层工资收入在总工资收入中的比重。再次分配调整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国家财政收支,将社会财富和收入向中下层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一方面要相对增加富有阶层的税赋在个税总额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福利、住房等领域里面通过系统改革向中下层倾斜。
其次是财富调整方面。存量财富的调整,可以参照西方做法开征遗产税、财产赠予税、房产税等。在西方,遗产税或财产赠予税高达50%以上,它不仅有利于调整财富存量,也防止私人财富无限积累。而增量财富的调整,可能包括投资收益税的开征。所有这些调整,都需要非常艰难的系统改革。
这种系统改革的思路,显然不能再是扩大差异,而是相反。在改革初期,中国面临“短缺经济”困扰,千方百计拉开差距,有利于刺激供给。当时,扩大差异、打破平均主义,推动经济发展,是社会的共识。以拉大差距为思路的改革实施了30年,取得巨大成就,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历史环境变了,中国的基尼系数据说已经超过0.5,那种以扩大差异为思路的共识已逐渐破裂。未来中国改革的出发点应是要千方百计地去缩小差距,如果继续拉开差异,可能导致贫富更加悬殊,内需更加不足,从而加剧中国经济的困难。因此,以拉大差距为思路的改革应逐渐淡出,下一轮改革的主要思路和任务可能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唯此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难题。(是资深银行界人士)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