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朱立伦12月12日上午7时45分,在个人社群网络脸书上,以“找回创党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起”一文,宣布将参选党主席,但不会角逐2016领导人选举,脸书中朱立伦严肃地批判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宪政,他强调“失灵的市场经济与失能的政治体系导致国民党必须付出惨痛的政治代价”,并进而具体地指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已在台湾显现”,他认为,现行的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已经不能保证公平和正义,不能使财富分配更为合理,比如“近年来的高房价,十二年教育争议”、环境遭到破坏等等。
因此他指出应“提出各种符合公平正义的财税制度及法令规章,要把“长期重视经济成长的迷思”转化为“追求有效率、更公平的分配”,主张“土地正义与环境永续”。
不仅如此,朱立伦还批判大陆公知们所倾慕和鼓吹的所谓台湾“宪政”,他说,“十多年来的“宪政僵局”及失能的政治体系无法解决人民的问题。”为“打破宪政僵局”和“解决蓝绿对立的局势”需要“让人民的力量进入体制内运作”,并认为“扩大青年参与,降低投票年龄到18岁;降低政党门槛到3%;推动不在籍投票及检讨单一选区两票制,应纳入国民党主张”。
作为台湾国民党高层,国民党副主席都在批判反思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宪政,然而反观中国大陆,共产党中央高层内部的一些极右翼人士却仍在大肆鼓吹“市场经济”神话,还有一些人在打着所谓“为人民”或者“社会主义宪政”的旗号欺骗人民,极力在中国搞“和平演变”,妄图一步步在中国推动资产阶级的“宪政”。
另外,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祝捷针对朱立伦“宪政僵局”也做了分析,他认为”考虑到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特殊地位(唯一的“直辖市”市长)与可见前景,朱立伦的“宪政僵局”一说,是研判国民党未来之走向,乃至于未来台湾地区政经走向的重要观察点。”以下附《朱立伦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 脸书全文》和祝捷文章《朱立伦“宪政僵局”论剑指何方?》
附1,朱立伦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 脸书全文
找回创党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起
11月29日国民党空前溃败,民众用选票发出怒吼,证明我们的路线和施政都应痛定思痛,彻底检讨。
经济与两岸本来是国民党的优势,但执政六年多来,民众却普遍感受到荷包缩水,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失灵的市场经济与失能的政治体系导致国民党必须付出惨痛的政治代价。两岸交流和平互利本是民众所期待的,但因分配的扭曲,特权的疑虑,加上少数台商回台后的恶劣行径,加深了民众对我们的不满。近年来的高房价,十二年教育争议,食安事件等,更让民众不安,丧失对当局的信心。
身为国民党的一分子,我责无旁贷也应负起所有败选的责任,无权只指责别人,忘记自我检讨。在市政上应更贴近民意,用同理心解决民众的困难,更用心努力去争取更多市民的认同。
“你到底要不要选党主席?”,这是国民党惨败后我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当我想到孙中山建党的理想与精神即将毁于我们这一代,我彻夜难眠。做为30几年的资深党员,我对国民党有感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50多年,我对台湾有牵挂。即使眼前艰难重重,我们都不应退缩。我们可以输掉一场选举,不能输掉一整个世代,唯有勇于承担,大破大立,国民党才能再起。
国民党真的找不回孙中山所追求民有民治民享的精神吗?公平正义的社会,新的进步主义真的不能在台湾推动吗?所有的答案都应该是否定的!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已在台湾显现,国民党必须重建核心价值,提出各种符合公平正义的财税制度及法令规章,使财富分配更合理;长期重视经济成长的迷思更应转化为追求有效率、更公平的分配;青年世代只要肯努力,就应有成功的机会;土地正义与环境永续都应是我们的主张。
十多年来的“宪政僵局”及失能的政治体系无法解决人民的问题。唯有重建权责相符的制度,让人民的力量进入体制内运作,才能打破“宪政僵局”,解决蓝绿对立的局势。提出“修宪公投”以“内阁制”取代现行的双首长制已势在必行。扩大青年参与,降低投票年龄到18岁;降低政党门槛到3%;推动不在籍投票及检讨单一选区两票制,都应纳入国民党的主张。
感谢新北市民给我再一次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未来四年我会做好做满。不会参选2016的台当局领导人。为了台湾民主的未来,在国民党最灰暗的时刻,我
附2,祝捷:朱立伦“宪政僵局”论剑指何方?
“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连累地方执政板块大幅缩水,也带动党内夺位纷争又起。国民党内的“人气王”朱立伦于12月12日发表声明,宣布放弃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而直攻国民党主席大位。朱立伦的声明,毋宁是对国民党自2005年来政经政策及大陆政策的总检讨。在这份声明中,“宪政僵局”一词成为一大关键词。考虑到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特殊地位(唯一的“直辖市”市长)与可见前景,朱立伦的“宪政僵局”一说,是研判国民党未来之走向,乃至于未来台湾地区政经走向的重要观察点。
“宪政僵局”之对象,显而易见是马英九长达6年的“遵宪行宪”之路。台湾地区在1990年至2005年,曾连续发动7次“宪政改革”,将制定于中国大陆的1946年“宪法”改造为适用于台湾的“宪法”,“政府体制”、选举制度、地方制度、基本政策等均被大幅度修改。而至2005年后,台湾地区现行“宪法”至今未有任何修改。除去2005年第七次“宪政改革”时为再次“修宪”设定了超高门槛外,2008年后马英九对“修宪”的兴趣索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5月20日,意气风发的马英九在他的第一个就职演说中,明确表态:“遵宪与行宪比修宪更重要”。须知,当时国民党手握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13席中的81席,超过“修宪”所需的四分之三门槛,完全能够以一党之力独立发起“修宪”。2009年2月22日,身兼台湾地区“宪法学会”常务理事的马英九,又在台湾地区“宪法学会”年会上发表讲话,再次重申“现阶段遵宪、行宪应重于修宪”。虽然马英九也曾提出在2010年后启动“宪改小组”运作,但由于岛内外各类事务的影响,“宪改”议题从未成为马当局的政策主轴。
在位的马英九一再强调“遵宪行宪”的重要性,而谋求上位的朱立伦则以“宪改”为旗帜,围绕着“宪改”议题,国民党党内政争再次隐然浮现。在马当局时期,即便是民进党也未曾明确提出“宪政僵局”这个词,朱立伦显然是让“宪政僵局”李代桃僵,把马英九施政之困和施政之怠,用“宪政僵局”做了个总结。朱立伦弃选2016,实际上已经暗含着2016国民党再次下野、台湾地区三度“政党轮替”的预估在内。如是,当选为党主席的朱立伦必须带领在野的国民党对抗执政的民进党。因此,“宪政僵局”的时域也被朱立伦扩大至“十多年来”。这一时域的扩大,也表明朱立伦有意通过破解“宪政僵局”,寻找在野状态下足以对抗民进党之手段。
——“让人民的力量进入体制内运作”,台湾地区人民参与政治的途径,除了“选举”外,就是“公投”。可是,虽然台湾选举如火如荼,但“公投”却从未成功。台湾民间及反对党多有“公投”声音,但如“ECFA公投”、“服贸公投”等均未实施。体制内的办法不能奏效,于是“反体制”的街头运动就有用武之地。朱立伦着重提出“让人民的力量进入体制内运作”,并视之为“打破宪政僵局”的不二法门,或许意味着朱立伦将更加倚重“公投”一招,又或许为2016年国民党再次下野后制约绿营埋下伏笔。
——“以内阁制取代现行的双首长制”,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表述。台湾当局实行类似于法国的“双首长制”,即台湾地区领导人和行政机构负责人同为行政首长,但与法国之“双首长制”不同的是,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之任免,无需立法机构同意,则台湾地区领导人可以依个人好恶任命行政机构负责人。行政机构负责人之施政正当性因此并不来自于民意,而来自于领导人。由此,行政机构负责人实际上成为领导人之幕僚长和责任替身。执政团队有功,则功归台湾地区领导人,执政团队有过,则过归行政机构负责人。2009年“八八水灾”后的刘兆玄、本次“九合一”失利后的江宜桦,事实上都是替马担责。此种权责不对应、不统一,也是朱立伦所特别强调的。此外,由于行政机构负责人之任免,无需立法机构同意,则可能造成行政与立法分野之状况,行政效能必然受立法机构牵制。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机构多数党不为同一政党时是如此,如陈水扁执政八年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机构多数党为同一政党时,如领导人党权不彰,也是如此,如马英九执政期间。朱立伦推出“内阁制”这一立法机构多数党组织行政机构的政治体制,一是“替民做主”,呼吁摒弃台湾社会诟病之“双首长制”,二是用“双首长制”之弊暗讽马英九“有权无责”,三也是为日后国民党在占据立法机构多数的情况下,至少能保证一席行政机构负责人而做准备。
——降低投票年龄到18岁。台湾地区“选举法”规定,年满20周岁的台湾地区居民可行驶选举权。此一规定,事实上将大量在校青年学生排除在外。而青年学者恰恰为“反服贸学运”及以前台湾地区历次“学运”的主力。将投票年龄放低至18周岁,一则能开拓民意反馈管道,呼应“让人民的力量进入体制内运作”的主张,让青年在体制内有表达意见之渠道,避免或减少新的街头学运,二能以此回应,向台湾公民运动的参与者表明与马切割的态度,三也是取悦青年选民,改善国民党选民结构偏老的结构,为日后选战做好预备。
——“降低政党门槛到3%”、“推动不在籍投票”、“检讨单一选区两票制”。此三项选举制度之改革,则是朱立伦“和各方稀泥”的体现。“降低政党门槛到3%”,至少让一众小党有了在立法机构中分得一席的机会,不至于完全沦为蓝绿对决的看客,同时也回应了民进党的类似主张。“推动不在籍”投票,则取悦了对台湾选情有特殊影响力的台商群体。检讨单一选区两票制,更是希望借此改变蓝绿高度对立的选制基础。每一主张都非无的放矢,朱立伦在此用心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朱立伦破解“宪政僵局”的主张中,有一些亦为民进党近年来有关“宪改”之观点。如实行“内阁制”、降低投票年龄、降低政党门槛等。这似乎也表明了朱立伦在“宪改”问题上,走上了“不是民进党的民进党路线”。如果朱立伦成功当选国民党主席,则蓝绿两大政党在“宪改”议题上达成共识可能性加大,台湾地区的第八次“宪政改革”亦有可期。如第八次“宪改”成功,岛内政局将更加复杂,决策中心将出现多元格局,这至少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加了若干变数。
不过,朱立伦对“宪政僵局”的破局,至少有一项与民进党是不同的,那就是没有试图通过“宪改”,更改台湾的“国家认同”。两岸具有根本法性质的规定,对于“一个中国”框架的规定与认同,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可倚重的法律资源。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史无前例地提出“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台湾政局即将发生风云大变之时,只要紧紧抓住两岸各自规定对于“一个中国”框架的认同,并善于运用这一法律资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即便偶有波折,也是“大江东流挡不住”!(本文为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不能弃而不顾,必须参选党主席,无论未来人民选择让国民党执政或在野,我们都必须和人民站在一起,坚持公平正义,找回民有民治民享的创党精神。(本文综合自中新网、华广网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