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频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山东省政协委员王夕源今天向公众号发来文章,他在关注诈骗案幕后的真正元凶。
8月23日,沂蒙晚报网首先爆出新闻:山东临沂罗庄18岁女孩徐玉玉,被电信诈骗骗光学费后,因极郁心脏骤停离世。8月25日,类似的新闻又爆出:同在临沂的临沭县大二学生小宋,也因连续遭电信诈骗,心脏骤停离世。谋财害命的电信诈骗,再次引发了社会愤恨和声讨。网络媒体也纷纷发声评论,追问酿成悲剧的源头,矛头直指“个人信息泄露”与“电信虚拟号段”等幕后黑手。然而,电信诈骗得以实施的真正元凶,似乎已撇清关系躲在幕后装无辜。
电信诈骗是现代社会一种低成本、易操作、不见面的犯罪手段。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或信息盗取,编造法院传票、安全账户、中奖交税、住院费、奖学金、退票费等虚假信息撒网或精准“钓鱼”,一旦有人受骗上钩,就采取转账、提款等手段销声匿迹。境内外犯罪分子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实施电信诈骗,就是利用了我国现有的虚拟电话和虚假账户的“安全保护”。据统计,全国公安收缴的2万多张涉案银行卡,全是用虚假身份开设的。
虽然我国2010年就强制推行了手机实名制,但相应的监管与追责制度漏洞,导致“手机实名”名不副实。同样,虽然央行也出台了意见,要求2013年底前清理虚假账户。但时至今日,虚假帐户依然存在,金融诈骗依旧猖狂。不法分子正是借助虚假账户的多次转款,并采取异地甚至境外取款的办法来逃避追查,致使被骗赃款难冻结、难查询、难追缴,多成“无头案”。据统计,各地公安接案后能及时冻结、防止转移的资金,尚不足被骗金额的10%。
另据央视披露,由于电信诈骗得手容易,坐收暴利,除台湾外,大陆也有不少路人皆知,防备严密的“电信诈骗村”。对此,若还提“强制实名登记,严防信息泄露,不接陌生电话,提高防范意识”等建议,纯属老生常谈,案件依旧难免。同时,也给官员不接群众的“陌生电话”找到了借口,和谐社会也将遭遇越来越多“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尴尬。实际上,在信息社会个人信息的泄露是不可避免的,“堵住信息漏洞”就是一句空话。虚拟电话除了敲诈外,也不是金融诈骗的充分条件。这里,只有银行转账才是电信诈骗得逞的必经手段。因此,银行“假账户”就是电信诈骗得以实施的隐匿元凶。未来,只有把住“银行账户实名”的关口,就能扼住电信诈骗猖獗的咽喉。
为此建议,改革我国银行可多开账户且对假账户“概不负责”的制度设计,银行必须承担开户的身份认证责任。同时,向境外账户转账要增加短信核实或延时措施。未来,只要通过虚假账户实施的金融诈骗,涉事银行除了要对被盗资金负有追查和“买单”责任外,相关责任人也要分担开设虚假账户造成的损失。由此,即可从源头上确保银行账户的真实性与可溯性,从而彻底斩断电信诈骗借转账而销声匿迹的犯罪通道。
电信诈骗致死案发生后,警方曾预告电信诈骗使用的非实名制虚拟号码,给破案造成的极不乐观的难度。如今,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获说明,电信诈骗不是不能及时破案,而是要看社会压力和重视程度。毋宁置疑,只要消灭了虚假账户的“接生婆”,电信诈骗的“逆子”就难以出生。当然,随着身份证“指纹”换代和银行卡“换芯”升级,银行开户的身份认证也将更为简便和准确。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