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三公”经费别再“躲猫猫”
蔡金安
据2012年5月3日《北京晚报》报道:目前,已有91个中央部门公布了2012年预算。虽然今年各部门公开的预算内容更细了,但最受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没有单独列出,整体性数据罗列在一起,显得粗略,科目公布较为宽泛笼统,其具体的支出结构、去向无从知晓。“三公”经费被藏起来了,许多公众的第一反应依旧是“看不懂”。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公款吃喝、公款用车、公款出国”,是历来倍受公众诟病的一个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根据以前若干年公布的“三公”经费,其庞大的数据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据2011年7月14日“网易财经”《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大盘点》一文
(http://money.163.com/special/consumption/)披露,以下部门2010年的“三公”经费都超亿元,其中,国税总局超21亿,海关系统超5亿,质检总局超4亿,中科院和银监会都超2.8亿,农业部超2亿等等。这还是公开披露的,比实际上的数据还不知打了多少折扣。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尚且如此“臃肿”,地方部门“三公”经费的数据肯定更为庞大。
从文中披露的数据,我们看到大多部门2010年的“三公”经费都超出了往年,如海关总署开支增加917.33万元,增1.82%;国家体育总局增加1475.8万元,增8.8%;工业和信息化部增加842.43万元,增12.8%;卫生部增加370.41万元,增8.62%;财政部增加580.53万元,增13.9%;保监会增加894.6万元,增24.4%等等。可见,“三公”经费给财政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更令人忧虑的是一年高过一年的“三公”经费里隐藏的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更大。
“三公”经费里,常常隐藏着严重的腐败现象,贪污受贿屡见不鲜,铺张浪费更是如影随形。本着消除腐败、厉行节约的精神,对“三公”经费进行公开披露,接受全体人民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为了消除“三公”经费中的腐败,也制定了相关条例。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体现严格管理精神,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倡导厉行节约风尚,要求预防“车轮腐败”,管住“超标接待”等。该《征求意见稿》说穿了,就是为了使“三公”经费走上正轨,杜绝腐败。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格控制各种论坛、研讨会、庆典等和楼堂馆所建设,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做出进一步要求: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可再看看91个中央部门公布的2012年预算,社会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却被刻意藏了起来。这种做法,势必造成“三公”经费数据不透明,刻意“躲猫猫”,势必有意回避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也与国务院相关管理条例、政府工作报告等精神背道而驰。
“三公”经费是老问题,里面的腐败问题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群众意见很大,切不可小觑。想想我国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需要国家扶助,管好“三公”经费显得更为迫切。而要想杜绝“三公”经费中的腐败,首先还得在“透明”上做好文章,相关部门千万别再“躲猫猫”!
2012年5月3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