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为什么就不能注重公平?(原创)
忠言 /文
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在政府的强势投资拉动之下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自从国家推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开始,地方政府纷纷跟进。据银监会统计,截至今年7月20日,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投资达7.66万亿元,其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23%。
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隐患和风险巨大,绝不是长久之计。但为何各级政府仍然乐此不疲?因为其他的拉动方式效果不大,比如依靠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拉动,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家电下乡、购车补贴等,但收效并不明显。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多数居民手中无钱,就是有点钱也是在为住房、看病、养老等基本生活所需做准备,居民消费有巨大的后顾之忧。
说到此,就不能不触及收入分配这个热点问题。这几年,政府和民间都在关注收入分配不公这个问题,但是问题依然是问题,而且收入差距还在继续不停地拉大着,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悬殊的国家。由于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众消费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对我们在分配上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政策产生疑问,那就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
我不想对“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如何能调动生产积极性的解释给予过多议论,因为每项政策出台都能拿出几条理由,我只想说只要这种分配政策继续存在,分配不公问题就难于解决,也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一政策正是导致分配不公的症结所在。与此相反,我认为初次分配应注重公平,二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因为初次分配是最直接的分配、最管用的分配,而二次分配更间接、也很难实现普惠。
在这里,我不妨举个例子,我曾在部队工作多年,部队官兵之间在待遇上自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官兵们除政治地位平等以外,在其生活保障、环境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差别不大,官兵一致这也是我军的关荣传统之一,而且也是部队战斗力的源泉之一。部队官兵们并没有因为待遇一样,没有差距而影响战斗积极性,恰恰相反官兵一致使我们的军队更加团结、更具战斗力。这种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其实就是初次分配,而在工作和战斗总结中的评功评奖激励机制,其实就是二次分配。初次分配注重的的是面,二次分配注重的是点,这样的激励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虽然实行供给制的军队与市场经济不同,但是其中道理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试想,一个拿年薪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公司老总,一个辛辛苦苦一个月只拿几百元的工人,他们的心理落差有多大?老板们手里的钱不知道怎么花,而工人却在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犯难,这样的企业难说有真正的团队精神,工人们忍气吞声地工作也只能是无奈罢了。据报道,平安公司老总年薪6600万,粗略计算了一下,老板马明哲一个人的工资抵得上6600名月薪千元的工人收入的总和。首次分配如此“注重效率”,这样的效率显然是少数人的效率,确切地说是少数人剥夺了多数人的效率。在如此悬殊的初次分配基础上上,二次分配恐怕无论如何调整也难于实现公平。
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应该有实践来检验。检验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早在90年代初,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收入差距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胡锦涛指出“改革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他还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要增加居民收入”。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想,应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真正抓住问题的根本,而不是在细枝末节、无关轻重的问题上扯皮、兜圈子。比如,当前一谈到收入分配改革一些人就盯上了一些垄断国企的高工资,这固然是个问题,降低他们的工资也不难,但是降低某些企业的高工资不等于解决了那些众多在私企工作职工的低工资这主要问题。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还是应该设法从政策问题入手,切实贯彻社会主按劳分配原则,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取信于民。否则,很可能陷入越调整收入差距越大的误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