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怎能没有人民?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被厉以宁等“精英”霸占有感
近日据媒体报导,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拍摄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在国际主流媒体向全世界播放,打造“中国形象”。据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集中了袁隆平、李嘉诚、姚明、杨利伟、郎朗、丁磊、厉以宁等来自体育界、演艺界、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共50位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力图展现“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形象。
看到这则消息以后笔者十分震惊:这部所谓《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展现的竟然都是“体育界、演艺界、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占人口95%以上的工人农民,乃至基层知识分子等等普通人竟然一个都没有。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竟然“不包括”人民!
这些“精英”是如何“展现‘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形象”的呢?我们从学术界“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 厉以宁的经典语录中即可窥见一斑: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
——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的穷人不应叫穷人,而应该称为“待富者”。
——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
——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重工业化是必经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势必难免。但我们获得了收益。
——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
——国有资产就是一碗饭,要往上面吐吐沫。
——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压力。
——我知道我做的是得罪人的事情,会遭人骂的,但是我不在乎!!
……
试问,厉以宁这样“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 展现了“现在进行时”的中国什么形象呢?这种所谓《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究竟如何我想也就不问可知了吧?
不过沉下心来想一想,这部所谓《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说得也的确是实话。毕竟,今天已经不是那个占人口95%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毛主席时代了,占人口95%以上的工人农民,乃至基层知识分子等等普通人早已变成了“弱势群体”。今天的确是厉以宁这样“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等“精英”(或者说是贪官、奸商、学阀、恶霸、汉奸、买办、婊子、戏子、痞子、渣子……)“站起来了”的“新时代”。因此,让厉以宁等人“展现‘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形象”才是实事求是。
另外,这个《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要“在国际主流媒体向全世界播放”,也就是给洋大人们看得。要是大力展示工人农民的形象,乃至像去年国庆一样把“毛泽东思想万岁”方阵抬出来,岂不是表明了要恢复让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决心,让洋大人们回忆起了那个不得不去北京朝圣的年代?岂不是让正在黄海军演的洋大人们瑟瑟发抖,还怎么搞G2,怎么搞“中美国”,怎么从输往美国的财富中赚取回扣?让厉以宁等人“展现‘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形象”才能让洋大人们吃一颗定心丸。
但是,我还是希望《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能够有占人口95%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的形象。当然,更重要的是恢复占人口95%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成为真正的人民共和国。
附文: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要名人效应 也要百姓表情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8-10/2458528.shtml
杭春燕 孙庆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启动了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该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将于国庆日在全世界媒体上播出,打造“中国形象”。
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欣喜。能够意识到“中国形象”的重要并着力打造,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而选择家喻户晓的名人反映“中国形象”,比起昔日有些僵化、死板的外宣手法,是个可贵的进步。
但这一次对外传播上的新探索,却因为“谁能代表中国”而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议论。
据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集中了袁隆平、李嘉诚、姚明、杨利伟、郎朗、丁磊等来自体育界、演艺界、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共50位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力图展现“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形象。这样强大的名人阵容必将让《国家形象》有强劲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我们相信,这50位名人应该不会走马灯似的出现在片中,区区30秒的时间也不会洒香水般地平均分配给50位名人;我们相信,曾经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工作的团队能够有能力做到最好,把这50位名人以最艺术、最令人难忘的方式干练、自如、内敛、自信地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但即便这部宣传片的画面再美轮美奂、技术上再无懈可击,也难以掩盖它的一个几乎是先天性的小小缺陷——
就目前报道的内容来看,这部宣传片是“掐尖”式的展示,只见精英不见常人,只讲领军人物不谈团队。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对历史、对人民群众的失敬、失畏,明星固然重要,但平民百姓的面貌更易捕获人心。看国外的许多历史纪录片,有一个感受,镜头里少见“标杆”式人物,而是不遗余力地铺陈日常普通之人、日常琐屑之事,其震撼力却往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或许正是出于这一话语逻辑,《时代》周刊评选去年的“年度人物”时选择了“中国工人”。
还记得当年拍的北京奥运会宣传片,其中的那些普通人非常可爱,过目难忘,完全代表了国人的形象;而在汶川和玉树大地震期间,那些不离不弃的生命咏叹,更使得西方媒体改变了对中国形象的“刻板成见”,进而改善了CHINA在西方民众中的形象,其意义亦在于树立了日常型、普通型、非修饰型的中国。正在全国各地播放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尾,宋守述,一位普普通通的唐山退休工人、地震幸存者,在24万死难者纪念牌前对着亲人的名字低声念叨着,“过两天我再来看你吧”,那一刻,他带给我们的震撼岂是名人或者明星所能做到的?
今天,我们要努力打造并向全世界推广“国家形象”,是否更应该展示平民百姓的精神面貌呢?可亲可近的各行各业各地的普通人,不才是真正的中国吗?更有人提出,泱泱大国,气象万千,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无比多元、形象丰富多样。比如,方块汉字,象形会意,是汉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认知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形象代言”。这类来自民间的上佳创意,有理由期待在《人物篇》的姐妹篇《角度篇》中能够得到体现。
哈佛大学国际问题学者享廷顿曾提出“我们是谁”的命题。他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之挑战》论著中坦言,身份往往难以概括一个国家的特性,文化、精神上的诸多观念才能深刻体现国家特性。这个理念对于“国家形象”的选择与塑造具有一定的启示。
推广国家形象,不是简单制作一件华丽的旗袍,而是要打造宜于全球认知、彰显本土文化软实力的生动载体。而对于这个载体的确定,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选择应该是个不错的建议。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