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是个贬义词?
有人说,改革开放,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好像“倒退”是个贬义词似的。我看不一定。
首先,“改革不能倒退”在理论上能不能站得住?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我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是,改革是一种探索,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因此,只有实践检验是对的才能坚持,不对的必须“赶快改”,改就包括倒退的。我们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有时,只有倒退一下,甚至“进一步、退两步”才符合是实事求是。知错不改,不停滞,不撞南墙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肯定不是实事求是。而衡量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看改革是否给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次,“改革不能倒退”在实践上能不能经得起检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前30年的历程中,多次出现倒退的问题。例如上个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毛泽东在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时,采取的措施,不少就是“倒退”,有的甚至强调退足、退够。还有某些政治运动后期的甄别,也包含有倒退的意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后30多年的历程中,也不只一次地出现倒退的现象。例如,改革初期,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把毛泽东提倡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否定了,结果农民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不得不又搞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里面一点倒退的味道也没有?再如,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央针对权力过分集中在中央的现象,推行了包括财权在内的减政放权改革。过了几年,又感到中央没有必要的财力办不成大事,便进行收权,通过国税地税分税,中央把大块税务收入收回去了。这是不是一种倒退?又如,上个世纪90年代,县级人民武装部改革,由军队管(形式上表现为穿军装)改为地方管(穿便装)。过了几年,又改回去归军队管,实质就是倒退到原来的管理体制。还如,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不少高等学校,按照邓小平的指示,对领导体制实行了改革,推行了校长负责制。1989年政治风波后,又改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难道不是倒退?
看来“倒退”不一定是贬义词,实践检验只要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都应该倒退回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