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重庆》见闻
一-谈都市区域有效绿化的策略一-
重庆的更蓝了!
重庆的地更绿了!
重庆的空气更清新了!
重庆的街景更秀丽了!
重庆人的笑脸更灿烂了!
这是我三年来回到故乡的深切体会。
有一位学者对重庆的今昔有这样一段很直白的评说:
“10年前的重庆,一件白衬衣穿一天,领子上便是一圈黑。现在如果天天洗澡,一件白衬衣可以穿3天”。这种状态与我前些年在海南工作时的感觉十分类似,要知道,海南的空气质量之好是全国闻名的。
这就是说明当今重庆市区的空气质量已是“今非昔比”,这一点对于长年生活在重庆的人来说是一件舒心的快事。这就是说,重庆城市的环境好了。
这一切得益于《五个重庆》的方针的有力贯彻实施,特别是《森林重庆》方针的落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以往,我对城市的绿化工作的成效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因为每一次政府发动群众搞大规模“植树运动”时,每个人都是按分配在某区域挖个坑种上树苗浇上水之后,就算完成任务了,后续工作交由园林部门应对,效果极差。
这个“差”字还真有“学问”,可以举出一大批理由。
-、在街市区的人行道上种树,成活率很低。原因是:a、树的生长环境恶劣(车流尾气、车流阵风的挠动频率高,灰尘大,叶面被厚厚的灰尘覆盖,极不利于幼树生长);b、人为破坏因素大(包括有意破坏与无意损伤),由于树种在人行道上,过往行人极易触及,树木如无足够大,极易被损伤,甚至毁灭。
二、以前植树,对植株的选择并未考虑上述不利因素,多迭择幼树。种的幼树能有幸成活的,10年也长不大,以南岸区《海峡路》中间隔离带的植物为例:该路2002年建成通车,是高速通车道,当年在其中间的隔离带栽种的是直径约4公分左右的小树,到2010年,八年过去了,现在仍然是“小树” 直径不到5公分。若此树生长在苗圃还农场、坡地,八年时间早就成长为直径10公分以上,树冠直径达3-4米的大树了。
鉴于上述原因,以往(指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在城市内植树多选择能速生的树种,如桉树.泡桐树等低品质树种,虽然能生长成林,但气味、落叶、虫害所造成的问题也不少,所以,城市绿化步履维艰,难成大气,当然就谈不上城市城市景观的优化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但是,我们发现了城市某些区域的情况有别于此。那就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兴起建设的商品房居民小区。随着城市新的居民小区的建成,小区内的绿化生态环境均按规划部门审批的设计方案实施,通过移植成年树种,这个小区内树木长势喜人,不到一年小区内就绿荫满园。
这类居民小区多数规模都较大,用地上百亩,多数小区都两面或三面临街,当然市政府也要求开发方按规划要求完成街区人行道及绿化的建设,故人行道上都移植的是成年大树,它们对车流尾气、车流阵风的挠动、灰尘等对它造成的负面影响抗御能力极强,相反,还起到挡蔽灰尘扩散,降低了尘埃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使其背靠的小区内的空气越来越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城市小区绿化的经验告䜣我们,造就城市森林并不是难亊,那就是每一个城市街区当成“大区”来处置。我以为,重庆市就是按这个思路来绿化城区的。
重庆市城区在人行道及其绿化带上移植品种极佳的成年树木(例如银杏、桂花等常绿乔木),采用的是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整体移植,移植树后的一年内这些片区都绿荫成行景观极佳。三年过去了,回头一看证明这种策略的效果非常显著。
这些树木同样仍受到城市灰尘、车流尾气、车流阵风的挠动,但因为是成年树,树杆高,树冠大,叶茂密,已具备一定的抗衝不利外力、外因的能力,随着树冠的扩大,叶片的增多,叶面面积的扩大,街道灰尘对其影响已无足轻重了,相反,其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释放的氧气增多,空气质量自然上升了。
重庆市在三年时间以内,使市区绿化率达到了20%以上,加上重庆市委市政府重视民生,把每个片区大量宝贵的土地、山坡地,开辟为休闲公园,使重庆市城市绿化率达到36%。《森林重庆》已初显端倪。为减少尘埃,城市道路的改造也同步进行(重庆称之为“白改黑”,即将混凝土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这就使繁忙的城市车流带动的尘埃量大幅降低。重庆市的空气清新度大为提高,城市上空,一年中有300天以上(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0年的187天,提升到了2009年的303天);能见到蓝天白云,这在三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两江新区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证明:一个环境好的城市,本地人不会走,外飘族会回归,外地人也想来。
这就是《森林重庆》带来的实惠,也为《宜居重庆》增添了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也为《健康重庆》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重庆在《脚踏实地》地前进!
我为重庆加油!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