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了越来越不会说汉语的“香蕉人”? |
2010年12月22日 07:30:14 来源: 发展论坛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
[新闻背景]:今年1月23日、24日两天,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六所上海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其中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其实,早在今年的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了关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议案、提案。网友表示在海外汉语热的同时国内正遭遇着“汉语危机”,曾经熟悉的中文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甚至有网友质疑:中国人越来越不会说话了?日渐“弱势”的汉语会让我们成了他人眼中的“香蕉人”——外表是黄的,里头是白的。汉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是进步还是在退化,汉语又该向何处去? 你有什么看法,进来说说>>> 中国人越来越不会说汉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汉语遭遇“外冷内热” 林国奋: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如今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代表传统文化的国语和汉字竟被本末倒置,英语在中国的地位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在国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而反观国内,却没有哪门课程像英语这样崇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英语崇拜: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高考、考研、评职称等指挥棒的误导,人们学英语的时间精力,高于母语。英语胜母语,幼儿园搞起双语。全民学英语,结果英语学不好,母语也学不多,研究生毕业能用汉语通顺写文章的也不多。 被挤掉的总是语文课 清雨红枫:在一些基层学校,语文的周节次是高考科目中最少的,作文课是两周一次,甚至在一些学校,作文是一学期6到8次。还有学校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争取能在高二结束常规课程,给理、化、生加课。要加就要减,减谁呢,就向学生征集意见,结果是砍掉语文,原因是语文课上与不上差不多,学与不学差不多。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快餐”文化让传统文化寡味 新华网友: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中,文学的鉴赏让位于高考分数;社会交往中书信让位于手机短信;电脑录入让位于硬笔书法;图书出版中中国的文学经典让位于“速成”的励志书……汉语文化成了“快餐”文化的牺牲品。 恶搞汉语——小“愤青”的大智慧 飞华时空:汉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华。而今,有些人在网络上将一些汉语以“愤青”和“幽它一默”的面目和口吻予以“恶搞”,名为博取噱头,实则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对青少年的一种误导,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污染。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