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看电视,突然被央视新闻中播出的“万家祖孙三代人义务摆渡130年”的新闻所震惊、所感动。
湖北建始县汪家寨峡谷下游的大沙河渡口水面宽约150米,最浅处2至3米,最深处超过50米。68岁的老艄公万其真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候在渡口,每天摆渡数十趟,一趟用时约10分钟,已经坚持了16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的团年饭经常是刚吃了一半,渡口上有人喊过河,老万放下碗就奔过去。大年初一一早,出门走亲戚的村民多,老万更是早早在渡口等候。在村民崔茂辉的记忆里,16年间,只要没有病倒,老万从没“缺勤”。
1995年,老万从叔父万术荣手中接过船桨之前,他的家族已经有两代3人接力坚守了近120年。而这一切,都缘于万家先祖的一个义举,一个承诺。那是1877年夏天,万其珍的祖父万作柱因老家湖北监利县汪家垸洪水成灾,便携妻带着4个儿子,逃难来到位于汪家寨峡谷下游的大沙河居住。当发现大沙河渡口全靠几只小划子摆渡,村民很容易落水遇险时,便与家人商议卖掉几头肥猪,建造了一只能载10人的木船,为当地人进行义渡,分文不收。
乡亲们十分感动,当地政府拨出将近6亩良田免收租息税赋,算是补贴。年轻的万作柱没了养家糊口的后顾之忧,便全心义渡。年复一年,一撑就是40余载。1925年7月,年迈的万作柱病逝前将儿孙叫到床前告诫:““做善事是我们万家的美德,义渡是百姓定的规矩,千万要守信……”于是,长子万术材接过磨得发亮的篙杆,默默为乡亲们义渡。后来,万术材因病将篙杆交给其弟万术荣。万术荣平安摆渡40年后离开渡船。1995年,万术荣将篙杆正式交给第三代摆渡传人万其珍至今。说起家族100多年来撑船义渡的历史,老万说:“有一点让我感到骄傲,那就是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16年里,老万还曾两次救下落水村民。一次是2004年的深秋,一天傍晚,村民崔南清独自划单人木舟到河里打鱼,扯网时不慎翻船遇险。幸好万其真驾船及时赶来相救。另一次是在1999年,万其真救下在河中遇险的64岁村民崔茂辉。
2006年7月,老万病了一个多月,他把在外打工的大儿子万方权召回撑船。如今,万家人人能撑船。对此,老万很欣慰:“我病倒了也不怕,家里人都能顶一段时间。”
万家人130年的坚守,无所谓时髦或古朴,更没有沽名钓誉,利欲掺杂。只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承袭方式薪火相延,在市场法则濡染的社会中,尤其难能可贵。万家人无私的奉献,熨帖人心,感动着所有人。或许,人人都需要这样一页小舟,“渡人”亦“自渡”,抵达臻于上善的人格彼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万家人义务摆渡130年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诚信社会的建立具有实际价值,不知比那些空洞的、甚至是违心的说教要高出多少。只要每个人切实向万家人看齐那怕一点,还愁和谐社会不能再现吗?只是,关键是有相应的人群,树立起同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