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试的途径选拔公务员的举措,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上溯隋唐至清末为慈禧所废,可谓历史悠久。
对于大学招生通过全国统考的办法,近年来非议日多、批评日隆。当然,对于公务员选拔采取考试的办法,批评之声自然也就不少。
其实,我看公务员考试,如同高考一样,都是迫不得己的无奈之举。试想,当前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生活环节都被权力左右、被资本控制的局面下,除了统一考试之外,还有什么举措能保证起码的公平公正呢?考官、考学如同科举,你可以将其驳得体无完肤、臭名昭著,但除此外,你还有什么办法能防止权力、金钱的侵害而达到公平公正的录取呢?
草民是1982年中专毕业后,经选拔到党政部门工作的。那时,大中专毕业生都有干部的身份。直接到党政部门当干部则是组织人事部门选拔的结果。记得,县里拟从我们学校选拔14人到党政机关工作,先由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党团组织推荐,县里组织人事部门到校方座谈了解情况,在看成绩的基础上再看在校所表现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2-3倍的人选名单,然后进行面试。我因接到通知较晚,去面试现场时,三、四十人已发言得差不多了。好象还有3、4人没发言。我是既不知发言内容,也不知具体要求。听完一个人的发言后,感觉是说毕业后的打算。于是我在倒数第二个发言,期望毕业后能组织七个同学去承包一所小学,并从小学一直带到高中毕业,并呼吁在搞农村承包,学校应该也可以试一试,这样可以增 强 老师的责任感,从小学到高中,带出一批大学生也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人才。说实话,当时心中有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情结。当然,我的期望没能达到,却鬼使神差地进入党政机关当上了干部。
我在想,现如今,这种模式早已经改革的洗礼而失去了其效能。主要原因是,这种模式的各个工作环节,已由权力、金钱熏染得只认权、只认钱了。如果还用这种模式,那么似我这等平民子弟是绝无可能进入公务员系列的。虽然模式还是这个模式,甚至于参与选拔还是原来那些人员,但选拔出来的,一定不再是工农子弟,肯定非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
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容不得权利、金钱利用潜规则来谋取私利的,那时的潜规则在纪律、监督之下,基本上无市场,而且其运作成本极高,一旦出现潜规则,不仅面临丢帽子、丢位子的巨大风险,还将失去饭碗、体面和尊严。在此重压之下,潜规则很难浮出水面来作祟。
沉吟于此,不由对时下的诸多改革政策饱含疑虑。一个让公平正义远离普通老百姓的改革,如任其泛滥将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时下,精英们经常呼吁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我们不客观科学公正地总结三十年来改革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改革的偏失,那么中国政改的结果极有可能“海地”化,即走入所谓民主政治的沼泽地。中国极有可能重蹈历史上曾一再出现的大分裂、大动荡、大倒退的覆辙。
我体谅,公务员考试,是那么万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我悲哀改革居然改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共产党的传统制度而又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制度,改革来的,竟然是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早已游荡干净的沉渣。
所谓复辟,有例证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