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粉墨登‘场’”为什么嘘声密密掌声稀稀
媒体报道,2001年1月11日上午10时,孔子的一座总高9.5米的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因为这个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天安门广场范围内,所以有文章就直截了当地说,孔子雕像正式巍然耸立在天安门广场。
如果搞实名制,孔子实名为孔丘,字仲尼, 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为排行老二,所以也常常被人们称为孔老二。
在《吕章申馆长在孔子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中,这位馆长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人对孔子形象的向往和憧憬,几千年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艺术家用各自的智慧将他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出了不同的演绎,成为人们瞻仰和礼拜的圣象。吴为山先生作为后继者,他用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用其所掌握的当代雕塑语言,不仅塑造出了孔子的儒雅、宽厚、仁慈的形象,还表现出了与这一形象相应的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我们面对塑像会生发出许多文化的感慨,会产生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许多联想,所谓的“思接千古”,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媒介而获得雕塑的社会意义和审美的价值。”
整个这场闹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孔丘又粉墨登“场”了。
按吕馆长作代表给他涂的粉墨来看,什么“圣人”、代表、名片、圣象、儒雅、宽厚、仁慈、博大精深等等,孔丘的粉墨登场不说什么“山呼万岁”,也应该掌声雷动,颂歌不绝。可是从这几天网络上的反映来看却是嘘声密密掌声稀稀。
从历史上看,孔丘也是几起几落的重量级人物了。为了实现复兴周礼的政治主张目,他周游列国,但处处难以施展,累累如“丧家之犬”。虽然他生前不太得志,但死后却成为历代为统治阶级的宝贝,不但得到一大堆王、帝、至圣、先师的封号,理论更是“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然而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大进步的一百多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孔和尊孔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反孔批孔最为深刻的一次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一次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打倒孔家店”就是五四运动提出来的崭新的革命口号。新文化革命旗手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狂人日记》就是一篇英勇的反礼教讨孔的檄文。鲁迅深刻地揭露那些封建统治者,在他们高唱孔子的“仁义道德”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他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万恶的旧社会。文化大革命中则告诉人们: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由于两千年来,反动统治阶级不断灌输孔子的反动思想,它的影响是相当深的。所以批孔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通过反孔批孔,人民已经认识到,孔丘是“圣人”,但不是劳动人民的圣人;孔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但肯定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把孔丘作为“瞻仰和礼拜的圣象”的虽然还小有人在,但绝对不是普通的人民群众。“孔丘粉墨登‘场’”无非是想再翻一次案,它们的粉墨登场之所以嘘声密密掌声稀稀,很能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翻案不得人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