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每到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诸多矛盾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进而还形成了“质疑--答复--再质疑--再答复”似乎还是“一票难求”的局面,以至于日前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表示的“春运期间‘一票难求’问题虽然今年还无法解决,但到2015年,‘一票难求’将成为历史。”的说法再度遭到了舆论的质疑和炮轰。
那么,春节期间的“一票难求”到了2015年能有解吗?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即便是高速铁路四横四纵全线贯通、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因为,春节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我们把一年一度的回家过年看成是一次“朝圣”活动,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呢?此其一。
其二,是谁“一票难求”?什么时间段的、那个区间的票“难求”?题为《“有车坐”比“跑得快”更要紧》评论所述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迫切的需要也许不是铁路隔三岔五的提速,不是‘夕发朝至’的高科技产品,而只是薄薄一张承载着乡愁的车票。”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关键所在呢?也就是说,高铁基本上是在解决什么“高端”一票难求的问题,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其薪酬是难以消费得起高铁的。这是不是也回答了靠提高票价来缓解“一票难求”基本是一种痴想呢?或也可以说,众多普通人的薪酬连cpi也跑不过,又怎能跑过高铁呢?日前题为《女子骑摩托2000公里回家看儿子 扮男人跑6昼夜》的报道不失为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佐证吧。
有意思的是,诸多领域在解决“难”时,几乎都是在想方设法的限制、压制,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排斥普通人的需求;如不论是新近的浙江省政协委员周建桥建议之“只有企业或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个人才有购车资格”提案,还是自行车造成交通拥堵论,或是清理整顿合租房,或者所谓的“旧城改造”,进城门槛,诸如此类,有多少不是在清理“低端”而为“高端”让路呢?这或许就是“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保持现状之“代价论”的延续吧。
当我们以《媒体吁举全国之力送百姓回家 拿出办奥运会魄力》解决了“一票难求”之际,可否想到春运过后运输能力大面积的闲置呢?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京津高铁运行一年亏损约8亿元;武广高铁实际运力只有设计运力的约四分之一”不就是现成的明证吗?
或许,如今的“一票难求”在很多方面是在说明着我国地区间、区域间经济极端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严重性,建筑领域层层转包和“草台班子”盛行,以及众多企业成为了追逐优惠政策的“候鸟”和诸多企业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用工制度、甚至是不招收本地人使然的。或也可以说,“一票难求”已不仅仅是运力的问题,外部因素所造成的“一票难求”也在加剧着这个“难”;换句话说就是,春运的“一票难求”已经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