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毛泽东」时代悄悄降临?
2011-01-20:udnbkk51
谁也没有想到,在五四运动近92年,中共建政60年多,批林批孔运动近40年之后,一座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北京天安门以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正式亮相,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讨论。「孔子回来了」这样的标题,举目皆是,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孔子的复活,并非是今天的事情,当「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中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思想家以及教育家,早就从「故纸堆」复活,早就受到了「平反」,而于丹这样的超级学术明星,也把孔子的「论语」,变成了「时髦文化」。尽管如此,孔子雕像在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天安门广场隆重亮相,当然非同小可,仍然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有心人把孔子雕像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中央的毛泽东画像比尺寸,引发了有趣的政治联想。其实,作为中国革命的倡导者,毛泽东对孔夫子的反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毛泽东甚至断言,如果共产党哪一天请孔夫子「回来」,那就表明共产党统治不下去了。毛泽东的这番感言,是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儒家高度政治化历史的概括,因为历代统治者,都喜欢抬出孔夫子,来维护千疮百孔的政治统治。如今,北京当局高调推出孔子,是否会应验毛泽东的预言,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去当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南海并没有将毛泽东和孔夫子视为「不能两立」的政治符号以及文化符号,而是可以在天安门广场并立不悖,遥相呼应,彼此互补的形象,这种多元共存的现象,显示着当政者正在进行「告别革命」的历史进程,彰显出「与时俱进」的宽容。
这种「告别革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告别五四运动以来共产党一直奉行的「打倒孔家店」思维模式。从内部的因素来看,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乌托邦」,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历次道德提升运动,包括胡温体制下的「八荣八耻」运动,都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社会价值体系的缺失,已经让中国成为「道德真空」的状态,共产党无神论最为反感的各类宗教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因此,重拾复兴孔夫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要选择,成为重建中国道德规范秩序的快捷方式;从外部因素而言,「孔子回来了」,是对西方文化和宗教对中国「挑战」的最佳应对,因为孔子学说在革命年代「被打倒」的时候,在西方仍然被视为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资源的最高代表,中国借着经济复苏走向世界的时候,难免令人担心共产主义的那一套会否再度冲击西方世界,而对于孔子学说,西方没有排斥和恐惧。
此外,在两岸交流日趋融洽,统一问题渐渐浮上台面的时候,北京才感觉到,两岸走向统一的基础,不可能完全依赖强势经济带来的「融合」,也不能依赖强势军事力量带来的「恐吓」,而是需要在和风细雨的文化传统价值共享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而台湾,除了陈水扁时期强硬推行的「去中国化」这样一段扭曲的时间之外,依然是孔夫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承载之地,因此,大陆也必须在传统文化这一个最大的公约数上与台湾接轨,孔子可能就是「最好的桥梁」。
由此可见,于内于外,推广孔夫子的「文化思想品牌」,对中国,对共产党来说,都是有利的,除了对毛泽东的「亡灵」来说,有点讽刺的意味。但是,当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告别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进程,不足为奇。
当然,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看,在「孔子早就回来」的情况之下,让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高高矗立,是否代表着「告别毛泽东」,或者说得更正确一些,在告别毛泽东思想之后,告别毛泽东象征性符号的时代正在悄悄来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