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2011年01月28日 北京日报)
“啃老”本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最近却由于江苏“立法”禁止子女“啃老”,再次引起了人们关注。“啃老族”,也有叫“吃老族”、“傍老族”的,其年龄通常在23-30岁之间,虽已成人,却仍未“断奶”,他们或不愿吃苦受累赋闲在家,或收入微薄不够挥霍,便依靠父母买单,且往往花销不菲。
长江日报曾刊载过署名“一位退休老人”的文字,可谓典型。文中说,我儿子在一家企业上班,月工资仅900余元,3年前中信、光大、民生、招商和浦发5家银行业务员“热情”上门,为他办理了5张信用卡。前年5月,这些银行开始不断催款,称他透支款额加利息已达5万元。儿子无力还款出门躲避,我和老伴在家则高度紧张,电话一响心就发慌,拿起电话手脚直发抖。我患有冠心病,一次被“催款电话”厉声训斥后,当时瘫坐在地,半天爬不起来。为还上这笔巨债,我们年已七旬的老两口每月除留下最低生活费外,剩余部分全部填了儿子银行卡的亏空。每天食不甘味、夜不成眠的日子,我和老妻熬了两年多,那种精神上的痛苦和压力常人难以想象!
“啃老”现象日趋严重,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问题,既是被“啃”老人的无奈,也是“啃老”者的无奈。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上的原因。西方人遵循“接力”式养老,子女父母间保持相对独立,孩子成人后就要自立,但没有养老义务。而国人则遵循“反哺”式养老模式。但年轻子女由于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冲击,他们享受了权力,却忽视了赡养义务,只求索取却不知回报。
一般来说,给予子女物质和家务方面的帮助,很多老人是接受甚至心甘情愿被“啃”的。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父母的就是子女的。更有很多父母总以能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豪,不能给子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而内疚。有父母认为,“逼孩子去做他不想干的事,舍不得,看着孩子在家混日子,心里虽恨,可又没有办法,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只有养着吧。”
但出于就业、婚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消极、恶意的“啃老”,就容易引发家庭纠纷和矛盾,长此以往就埋下了心病隐患。根据心理专家咨询案例的不完全统计,由于子女“啃老”衍生的家庭矛盾导致老人心病的至少占到全部心理问题的三成。
而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自己能有办法自食其力,是不会总“粘”着父母不放的。但也有少数年轻人,似乎一生下来就该有挥霍不完的财富,没等立业就该有好房住、好车开,不甘于人下却又不愿去艰苦创业。不可否认,或工作不理想、压力大,或就业困难,是当代年轻人遇到的烦恼,但这并不能成为“啃老”的理由。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那将来还能干什么?靠父母吃一辈子闲饭吗?!父母没了,接下来又该去“啃”谁?不管你愿不愿意,人总是要长大的。长大了,就应该学会自我生存,尽早融入社会,不要老想着靠父母。而对于甘当子女“牛”的父母来说,我认为应该“自私”一点,给自己留条后路。总之,但愿“啃老”现象尽快在社会上消失!否则,倒下的不仅仅是这年轻一代,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