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比拼GDP翻番未必是好事
——关于发展方式与政绩观的一些冷思考
据“《人民日报》财新网1月27日综合报道,截至1月25日已有20多个省市召开地方两会。据记者统计,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目标看,在中西部地区,至少有安徽、宁夏、青海、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提出未来5年内经济总量翻番目标。湖南、辽宁、河南、甘肃、山西、天津、内蒙古等省市确定的增长目标也都较高。”
按照各地这种竞相翻番的增速,也许过不了几年,中国就可能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 胡鞍钢 博士也曾根据这样的增速而推定中国的GDP将在2020年跃升到全球第一的位置。
再过十年,中国的GDP就能超美了,这听起来的确很能提振我们的民心和国威。但如果我们还依旧沉浸在这种赶超的喜悦和GDP的一味比拼上,这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提升GDP的增速,一个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扩投资、上项目、铺摊子。这种粗放发展的路数,经过这么年的学习借鉴,早被各地驾轻就熟起来了。这次,中西部的那些省份之所以一个看一个地提出这种5年翻番的增长目标,其仰仗的也正是这一点。
问题是如果这么多的省份老是仰仗这一点去翻番,那么这种资源支撑与环境承载上的崩盘必将被我们加速地诱致出来。到那时,不仅整个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化为泡影,同时修复这种被损生态的巨大成本以及地质灾害的频频引发也将把我们压得喘不过起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在中国已被喊了近20多年,然而真正的转变却没有多少。在对这种经济增速的青睐中,各地依然还在我行我素地促成着自己的粗放发展。增速是第一位的,至于生态的修复、污染的治理、结构的调整、民怨的疏导等烂摊的收拾,那就统统交给自己的继任者承办吧。这种隐秘心理的潜滋暗长,导致了不少地方一把眼光短视、急功近利,大干快上那些能够拉动GDP快速增长以及政绩快速提升的产业或项目,而全然不顾整个产业链条的相互衔接、资源支撑以及它的后续发展。这种隐秘心理的发酵膨胀,让一些政府主导的投资和产业的布局沦为地方一把制造泡沫政绩、捞取升迁本钱的工具。政治考量压倒经济规律,资源瓶颈让位升迁需求。这种地方一把功利化出来的政府投资,又怎能不在供需对接、资源支撑与环境承载上加剧那些本就很棘手的结构性矛盾呢!举个例子来说吧,在王怀忠任阜阳市委书记的时候,为了拉升自己GDP的快速增长,并立竿见影地炫耀自己的政绩,他主导上马了一个大飞机场的投资项目。不错,经过这种在建项目的投资拉动,那几年阜阳的GDP也确确实实地被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然而,由于这样的投资缺乏市场需求的强力支撑,,因而这个大飞机场虽然也按期建成了,但却一直无法投入使用并正常营运,结果整个机场就这样年久失修而荒废在那里,其后续性的经济社会效益几乎为零。一大笔钱投了进去,然而到头来却落个血本无归。由地方一把所急功近利出来的投资失败,在这种GDP的一味比拼中可比比皆是。
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地方一把口头上都在喊着科学发展观的号子,然而在骨子里却在促成着自己的粗放发展,其根其源都在于官员的升迁一直还在比拼着这种泡沫化的政绩和GDP的增速。在这样的比拼中,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关切这种增长的代价、发展的效益、GDP的构成以及资源的支撑、环境的承载等,它们大都关切自己的本位利益和泡沫政绩,并各走各道比拼自己GDP的增速和政绩评价上的各种指标。
这种比拼的一个苦果就是各种经济结构比例的更加失衡,持续性增长的更加乏力以及地质灾害的频频引发。汶川、玉树、舟曲等地频发的重大地质灾害以及消费拉动的迟迟难出,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活的佐证。
现在,拉动GDP增长的一个锁钥就是这种房地产的扩大投资与优先发展了。GDP的增速规划得越高,它对这种产业优先投资和高价营运的依赖就越大,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也就越难解决。这是一种恶的循环套,不降低GDP的增速就很难解开。
竞相比拼这种GDP的增速,也还会把一些重复性的投资和垃圾性的GDP催生出来。这些重复投资制造出来的GDP只会耗费我们这里本就紧缺的资源,而却产生不出多少真实的社会效益。比如城市的绿化,往往是张三上来种冬青、李四上来种梧桐、王五上来种雪松。虽然在这种绿化带里拔来拔去,能够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并拉动GDP的增长,然而,这实质上却是一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再比如拆迁区中的各种违规建筑,一些人违规建筑并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住房环境,而完全是为了捞取更多的拆迁补偿。这样的建房当然也能拉动GDP的增长,然而这样建造出来的GDP却没有丝毫的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它建造出来的GDP实质上就是一堆堆无用的建筑垃圾。在这种建是为了拆,拆是为了建的恶循环中,资源耗费了不少,GDP也上来了,可除了用它拉动GDP增长,粉饰官员政绩之外,又还有何用呢!
所以,这种GDP的增速不能再一味地比拼了。在这种GDP的增长中,真正需要我们关切的已不是它的量,而实则是它的质、也即它的社会效益、物质构成以及使用价值。一种GDP被生产出来,一定要为人所需、物有所用。比拼GDP的量固然不能指称为一种原罪,然而关切GDP的质却是一种福音。因为只有关切它的质,才可能让其为人所需、物有所用,才可能避免空耗资源、制造无用之物和垃圾污染。
关切这种GDP的质,当然要以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但也还须把一种生态上的人文关怀与资源上的节约意识内化到这种关切的指标体系之中。我们可以给这种单位GDP的能耗、排污以及投入产出的比率不同的权重,引领这种经济绿色、清洁、低耗、低污、高产、高效的持续发展。GDP制造的经济、绿色、高效与否,主要的尺度就是看谁的单位GDP所消耗的石油、煤、电等资源最少,谁的单位GDP所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最少,以及谁的单位GDP所创造的投入产出比率最大。只有比这些东西,才可能引领各地的经济更加关切自己的绿色、清洁、高效、集约、持续发展。
由此看来,只是一味比拼这种GDP的增速,而不是它的物质构成、社会效能,与国而言可能是一种荣光,因为它可能以此炫耀出自己的增长奇迹;与民而言则可能是一种伤害,因为这种增长的代价及其制造出来的苦难最终只能由它们来吞咽。
主政地方的一把们也该冷一冷自己的这种比拼冲动了。如果真的为民的话,那就要多想一想自己所主导出来的这种GDP又能为自己的民生造福几何,又能为自己的资源环境支撑几何。想清楚了,再拍脑袋规划这种GDP的增长以及它的物质构成和社会用途。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执政为民;否则就是一种既祸国又殃民的瞎折腾。
2011年2月7日 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