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件曾引起热议的事情:多年前,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推行“平等、免费、无障碍”服务理念,实行对乞丐和拾荒者在内的所有人员免费开放,他们进来后即便不看书,坐在沙发上打瞌睡,图书馆也不会请他们离开。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保持清洁,别弄脏或损坏图书就行。针对此做法有读者表达过不满,认为放任乞丐进入图书馆,是对文化场所的不尊。当时,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新年伊始,褚树青两年前说过的这句话再次引发关注:1月18日,这则故事登录新浪微博后迅速发酵,不到两小时被转发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1200多条,随后众多媒体跟进,围绕此话题展开了各类评论,其中,中国文化报还不惜版面,在2月10日用整整一个版对此事进行解读。
乞丐进入图书馆,旧闻为何成新闻?
从职业理念上看,它反映了人们对杭州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认可肯定。利用图书馆是公众的权利,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务,这是现代图书馆“公共性”的基础。褚树青馆长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看似朴实,其实深刻揭示了杭州图书馆在塑造现代职业理念上的高尚追求,是职业理念与普世价值有效对接的具体表现。
从道德认知上看,它反映了社会为高雅场所大度接纳底层人士所表现出的真切感动。这种感动首先源自于人们看到了一种常识的回归。是的,向所有人免费开放,这本来就是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责任。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图书馆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让所有人平等分享,以期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人与人之间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乞丐与一个大学教授,都应该去平等享受属于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然而,这样的常识常常被颠覆,我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一个常识匮乏、尊严缺失的社会,别说乞丐,许多本属向社会开放的场所,若没有专门证件,就是有身份的人想进去也根本无门!
已经去世的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生前写过一首诗,诗中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假如博尔赫斯先生现在仍健在,假如他能来到杭州,来到杭州图书馆,他肯定会说他看到了理想中的“天堂”。
值得提及的是,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及其同仁对社会的热议始终保持低调姿态。据媒体报道,褚馆长的“名言”在微博热传以后,有记者特意找到他求证此事,然而他婉言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找到杭图办公室主任刘丽东。面对记者的问题,刘主任满脸惊讶:“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崇高的精神!如果说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当我们在赞美杭州图书馆在打造天堂中所付出的努力时,更要赞赏他们面对荣誉所表现出来的那份从容与淡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