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的,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于2010年8月中旬做了一个题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的抽样调查,涉及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的4800名居民。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女性、老年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以及负责人群体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经分析发现,我国青年人幸福感最低的状况与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此外,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对“七成半被调查者自认幸福”存疑。留待以后合适的机会再予以讨论。本文着重对“我国青年人幸福感最低的状况与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谈点看法。
《调查》中说,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61-70岁组,最低的为31-40岁组和41-50岁组。此外,30岁以下的青年人倾向于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而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据认为,青年人单纯的快乐要高于中老年人,可是这次调查却发现我国青年人幸福感最低,这与国外许多研究结果相反。调查报告撰写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分析:“虽然未有权威统计数据加以佐证,但其原因很可能与现在就业前景不明朗、房价水平相对较高有关。”
其实,何止是“就业前景不明朗、房价水平相对较高”。教育也是一座“大山”,医疗也是一座“大山”,养老又是一座“大山”,再加上“就业前景不明朗、房价水平相对较高”,等于有五座“大山”了,让年轻人如何幸福得起来?
30岁以下的青年人,属于“80后”和“90后”群体,他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历史原因”,他们生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经济繁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他们应该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是最有希望的一代人。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五险一金”,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就没有享受过“8小时工作制”,也没有享受过每周休息两天。每天工作的时间,至少是9小时,10小时以上也不鲜见。每周休息一天,是老板仁慈,遇到苛刻的老板,两周甚至一个月才能休息一天。至于法定假日加班要拿相当于三倍工资的加班费,他们只是理论上知道而已,他们所工作的单位根本就不认账的。婚假丧假探亲假,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谈。
《调查》以年龄划线,只是做的表面文章,是比较肤浅的办法。事实上根本原因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劳动者的地位,在于社会制度。61-70岁的城镇职工,他们在职的时候是国家的主人,是企业的主人,现在退休了,虽然退休收入不高,但毕竟按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医疗住房等,他们还有从过去年代延续下来的那点属于“体制内”的老本可享受。这是他们感到幸福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是由过去年代积累下来的那点家当支撑着的。而30岁及以下的这些“80后”和“90后”们,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只是劳动合同的中“乙方”,只是雇佣劳动力而已,他们已经不再有“主人”的资格了。他们感到最不幸福,应该是意料中的事,他们哪里跳得出时代的局限?
报道的结尾是这样说的:《调查》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应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依我看,吴晓灵领导的课题组观察到的现象是客观真实的,记录的数据也是可信的,可是结论却有些不痛不痒,顾左右而言他。真难为这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了。
新闻链接:
http://npc.people.com.cn/GB/28320/80575/81898/13955757.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