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共同富裕的“重庆样本”
新华网 2011年02月21日 17:57:51
民生导向引领发展转变 内陆开放高地寻求跨越
——求解共同富裕的“重庆样本”
新华网重庆2月21日电(记者 朱薇)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把“十二五”时期确定为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同时兼顾缩小“三大差距”、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共同富裕的“重庆试验”备受期待。
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路径
回顾“十一五”,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用四个“新”来概括重庆发展成果:经济实力站上新台阶、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有了新高度、民生发展形成新思路、城乡统筹改革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重庆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三,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5年翻两番多;工业销售值、市属国有资产、金融机构资产、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大关……
黄奇帆说,重庆积极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持久动力。从2010年起,用两年半时间投入3000多亿元改善民生,重点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留守儿童学有所教、普通群众病有所医等10大民生问题。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表示,重庆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就是要通过改善民生,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近3年和未来2年,重庆总投入约5000亿元改善民生,让300多万农村老人比全国提前3年享受养老保险、为200多万中低收入群众盖公租房、照顾培养好13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等等,可以带动以内需为主的消费4000亿元,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抢抓机遇内陆开放高地寻求跨越
谋划“十二五”时,致力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庆市决定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抢抓世界机遇,努力培育重庆发展新优势,实施一批具有带动性、扩散性的重大项目,形成战略性产业集群,做好转变发展方式大文章。
“‘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准确把握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抢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带来两大战略性机遇。”黄奇帆说,一是重庆将基本建成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预计将实现产值6500亿元:二是将全力争取打造国内最大的数据处理基地,最终做成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此外,重庆将加快汽摩、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把发展导入结构更合理,更能体现质量、效益的科学轨道。
同时,加快建设以结算为主要特色的内陆金融中心、发展三大结算体系,将成为“十二五”时期重庆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头戏”。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共同富裕”
重庆作为全国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十二五”期间,重庆将瞄准缩小“三大差距”,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共同富裕”,力争使居民收入在国民财富初次分配中占比从目前不到40%提高到50%。
“缩小三大差距,关键靠改革,核心是制度安排。”杨庆育说,5年后,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翻一番,达1万元左右,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主城区与边远区县差距缩小到2∶1左右;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初次分配将优化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为重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协调,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深化二次分配改革,强化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群体,通过社会保障覆盖、住房保障、专项消费补贴、节假日补助、特殊费用减免等措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的统计监测和政策评估,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