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北京的婚姻变成了“买卖”?
一项旨在调控楼市的谨慎政策,竟然比房价炒得更为火热。先是听闻因限购而催生诸多假离婚事件,再闻北京部分女性择偶条件也须对方出具“五年纳税证明”。如此神圣的婚姻,在物质利益面前堂而皇之地做起了“买卖”的勾当,这一滑天下之大稽的“时尚新闻”,正被坊间热议。
继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推出新国八条,紧接着上海率先跟进,推出上海版楼市调控细则,全国主要城市也纷纷跟进,同时北京楼市调控细则京版“国八条”也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针对限购房的细则条文,还是针对外籍户口买房须持“五年纳税证明”的解释,京版“国八条”的出台在积极层面上还是为了扭转房价趋向合理,从而保障北京本土的住房需求。
诚然,政策的有效与否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从先前北京治堵时出台的“限购车”到如今的“限购房”,北京维护首善之区的努力似乎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生活在这一方天地的人们,特别是拿着外籍户口本的人们独缺对相关政策是否有效的检验权利。不对等的“白眼政策”,诸如“查暂住证”、“外地车禁止高峰时段驶入环线”等规定,着实让外地民众从感情上难以接受。
与其说外地人很难一时接受北京出台的略带“歧视性”的相关政策,莫不如说北京人骨血里流淌的养尊处优甚而高傲排外的习性,让外地人顿感“矮人三分”,就连谈个恋爱,外地人也决不敢轻易冒犯拥有北京户口的“土著们”。如此这般,越发让北京的“土著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择偶标准,那就是“户口婚姻”。不可否认,“北京户口”确实在一定时期成为了北京“土著们”谈恋爱的“敲门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北京“土著们”的“户口婚姻”政策虽有所松动,但仍然缺少不了择偶时的“霸气”:不是土著没关系,只要户口能随工作迁入北京也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上说,现如今北京部分女性把“户口婚姻”放宽到“需有五年纳税证明”,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可怜的进步。
问题的关键是,神圣的婚姻缘何被“附加”?那种“条件下”的婚姻到底是在昭示爱情宣言还是昭告霸气?
婚姻作为男女缔结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古时,多重礼轻爱。囿于社会制度的框框,古时婚姻的“幸”与“不幸”统统是在“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下完成的。婚姻制度随着社会制度的演变,一路走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至今日,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形式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红尘中,取而代之的是“两情相悦”。 正如婚恋专家所言:在北京,女性将房产作为择偶标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将此项作为基本条件,则丧失了婚姻的本质基础。毕竟,爱情才是婚姻的坚固基础。
北京“土著们”的“户口婚姻”乃至现如今需有五年纳税证明的“政策婚姻”,正是因为“不平等性”的心理制造,让神圣的婚姻再现痼弊。那种霸气择偶的形式也必将遭人唾弃,同爱情没有“附加”一样,婚姻不容买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