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先生的乐观踩着了穷人的痛处
为了奉劝年轻人这辈子别买房子,茅于轼先生最近又语出惊人。
当被请求给当下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一点建议时,茅先生说,我的建议就是先租房。20年后,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现在我们计划生育的结构,造成“421”的家庭结构,底下一个小孩,上头两个父母,两个父母上头又是两个父母。祖父辈有4套房,完了到父亲这一辈还有两套房,祖父死了之后这4套房都得留下来,结果房子就供过于求了,想卖都卖不掉了,所以我劝你们这辈子就别买房了。20年后,这个房子就大量地剩余,大量地掉价,都不值钱,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事。
茅先生的这番话貌似在理,却难经细细推敲。
20年后祖父辈有4套房可荫及儿子孙辈,对于当少部分人来说肯定不在话下,甚至可能还不止传下去4套房。但是,对于当下各方面都很困难的人来说,茅先生的话充满了假设和想当然。
如果祖父辈没能“居有屋”,自己也至多是“居有所”,这“1”不但要承担“42”的住房需要的负担和压力,同时在20年后,自己的子孙仍将面临新一轮“421”的杯具。当然,这个说法同样也是假设和想当然。
茅先生作为经济学家这么乐观,自有其经济学上意义,唯有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和良心会出来PK几下。
住房需求没得到满足的人要这么悲观,自有其现实的困境和苦恼,只有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才能真正释怀。
至于20年后怎么看现在的乐观和悲观,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发展势头下,30年能让世界刮目相看,20年肯定不会没有一点变化。说不定20年后中国住房已经新加坡化了,“居有屋”已经是基本国策了,现在所谓的乐观和悲观都成过眼云烟。
只是在当下,茅先生的乐观,看似在给人希望,却踩着了穷人的痛处。穷人没有如同茅先生们这样“居有屋”的祖父辈,因而对自己20年后会有“想卖都卖不掉”的房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