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外关注:官员监督难如何破解
本报记者 陈振凯
人民网 2011年03月08日05: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0qjhs.html
两会被寄予厚望
今年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反腐倡廉”位居“十大热点话题”第三。其他网站调查也大都表明,群众对反腐话题极为关注。
长期以来,每年两会前后,“反腐倡廉”一直是会内会外的焦点。网友留言,呼吁两会关注反腐话题。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3月5日,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国将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这是持久的任务,人民的殷切希望。每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温总理报告中强调,我国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在网民中引起热议。
反腐话题引起热议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吴丕教授认为,温总理讲话表明,中央对于腐败与反腐败有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反腐败整体规划,反腐败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中国反腐败的重要条件。
近日,两会内外热议反腐。3月4日,中纪委书记贺国强看望政协特邀界委员参加联组会讨论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完成“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自2006年起,连续6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每年一个议案,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据悉,中纪委去年8月给他的回复中表示,中纪委“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已经着手起草建议稿”。
监督难题急需破解
两会前夕,温总理与网民对话时表示,“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并介绍,“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吴丕认为,要提高反腐成效,实现以上目标,我国需要破解官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难题。官本位思想、一言堂现象,极易滋生腐败,导致“一把手”、“土皇帝”很难受到监督。
目前,我国监督官员主要是上级监督下级。“这种监督难以避免长官意志,甚至导致官场斗争情况发生。”吴丕建议,我国应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并存,相辅相成。
体制改革助推反腐
“中国4.5亿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10个甚至100个网民盯1个官员,总能起到监督作用。”叶建国在一家商业报纸的北京采编中心任资深编辑,自2006年涉及反腐报道,他开始思考反腐话题。他认为,自下而上的网民监督,或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监督。
近年,通过“人肉搜索”、“专拍公务车”等形式,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揪出了大批贪腐官员。官方网络举报渠道也大量出现,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网络举报平台。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近日表示,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网络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要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别无它途。”吴丕认为,现有体制存在问题,给腐败提供了较多的可能与机会。按“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赵健)
建议各级政协增设网民界别
沙漠狼族2011-03-07 18:00:39转发于新华网发展论坛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超过4.2亿。和境外网民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网民非常热衷于关注时事,在网上大量发表参政议政方面的文章。而处于另一端的党和政府,也是不断增强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已由过去被动式地回复网民投诉、咨询,变成如今主动倾听民意、聚集民智,很多重大决策出台前,都是积极主动地征求网民意见。一些“两会”代表、委员,通过网络征集提案、议案,把网民的智慧带入“两会”,网友积极响应,互动效果令人惊喜。
2009年,《人民网》开辟“e两会”,广大网友异常踊跃地发表“e案”,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经审核通过的文章就有3500多篇,这些文章中虽然也有“雷案”,更多则显得朴实无华、可操作性强。很有意义的是,最后有30多篇文章被编辑推荐至全国“两会”。去年,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进了“网络问政”内容,安徽亳州市、湖南岳阳县还在网民中增补了多名政协委员,更是标志着网民已由过去通过网路参政议政,逐步走向实体参政。
但十分遗憾的是,这些新补选的市、县政协委员,均不是以“网民”身份被补选上的。他们虽然因为在网上写下大量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建设富有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的文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他们想成为政协委员,还得套用一个和“网民”毫无关联的界别身份。
因为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共设34个界别,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民革、民盟、民建、民促、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无党派人士、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侨联、文艺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而地方政协则是参照全国政协的组成决定,要求规模要小一些,参加单位少一些。
不难看出,热衷于参政议政,也有着巨大参政议政潜力的广大网民,在目前的政协章程中,并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如果他们想从虚拟世界的参政议政中走向实体参政,就只有找到一个和自己社会身份沾边的界别,以这个界别的身份成为政协委员。
而因为各界别名额的限制,一般在虚拟世界里较为活跃的网民,和这些界别的接触都很少,难以得到某一个界别的推荐,想成为政协委员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于网络是个开放型的媒体,扩散性强,影响力大。让网民以“网民”的身份参与政协事务,不但可以有效地疏导部分网民的不良情绪,帮助政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能鼓励网友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献计献策,真正实现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各级政协中增设“网民”界别,可由各级互联网协会归口管理,推荐那些具有社会责任心、有着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网上知名度高的网友成为各级政协委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