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什么,许多经济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体制的变革,循序渐进,逐步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曾在某省的一所非著名财经院校学习,那时学习中国经济,最多的提到的名词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中国经济体制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强调的是对基础产业和重工业的投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现更需要加快发展轻工业和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充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最多的提到的名词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时强调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呈现活力;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理论界才正式提出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总体来看,是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和分解的一个复杂过程,也是培育市场主体的过程。随着各权力主体的逐渐成长,形成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各阶层群体共同参与的博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权力结构。不管怎么说,毕竟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GDP总量在世界上也排在第二位了。
一般来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科技进步;一个是社会制度。中国的经济制度已经定型,未来20年如何发展,要看中国经济怎样实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着重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七大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因此确立战略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这次人代会上,将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对于战略产业的研发和大规模商业化将有明确的要求。七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将有现在的3%提高到8%,我们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企业将奋起直追,打破日美欧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和垄断。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能不能在经过10年至20年,中国独立自主开发,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世界上的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到那个时候,中国才能有把握的说:世界财富都掌握在我手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