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在“两会”上缘何阴魂不散?
一桩桩散布在去年的热点事件,至今仍阴魂不散。前来参加“两会”的政府官员在记者的追问下,再次将热点事件的回放摆在了公众面前。
不管是浙江“钱会云车祸致死案”,还是河南“天价过路案”;不管是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还是官二代变相世袭事件;不管是新疆非法使用智障劳工案,还是山西疫苗事件。这些被贴上热议标签的新闻,似乎还没有失去她的温度,可以想见,随着政府高官“两会”上作出的针对性回应,渐隐渐退的热点事件确实还要再飞一会儿。
发生在往年的热点事件,甚至包括“喝开水致死案”、“警察进京抓记者案”、“农妇遭强拆队碾压致死案”等,都有了官方公布的结果和采取的相应补救措施,缘何在新一年的春天还“揪”住不放?
凡事须经研究才得明白。透过事件本身和政府相关表态,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政府官员事后“悔恨难当”,即便主管部门一再表态“没有越权”,即便调查者认为“事实非常清楚,毋须讨论”,都不能让热点事件瞬间消影于无形、起到药到病就除的因由,是缺少了几种药引子而已。
政府官员“马后炮”逻辑,让民众大失所望。任何一个热点事件,既有发酵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发酵的理由和借口,经过多种因素的引诱,终究如分子裂变一样,被无限扩大,而往往在事态发展渐趋严重后,政府相关部门不得已才站出来“举力灭火”,殊不知,这一典型的“马后炮”做法虽暂时平息了事态发展,但无形中刺伤了民众的情绪,也使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伤及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官员事后再给答复的逻辑,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原谅政府“失信于民”、“失察于民”的工作态度。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在时代机遇面前,确实也面临着诸多发展过程中滋生的社会矛盾,如何对各种矛盾做出相应的预案,及时发现矛盾并着力将矛盾化于无形,这既考量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也体现着政府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如此看来,政府缺少一味甘当“车前卒”的药引子,使得在医治民众心理病痛时药效骤减。
官场生态“政绩化”倾向,让民众产生隔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和优良传统。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那些坐拥一域的施政者,随时会因一纸调令远走他乡履新,悬在他们心坎上的一纸调令几乎成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潜在动力。这一“数字出官”的简单私欲,催生出“好大喜功”、“政绩工程”、“大拆大建”等丑恶陋习,严重破坏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场生态。错误的倾向导致了错误的行为,使得极少数党员干部为一己私欲纷纷铤而走险、前腐后继。膨胀的私欲在瓜分他们纯洁党性的同时,也减弱了他们“执政为民”的耐心,长此以往,拉大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就在所难免。正是官场生态缺少“民生”的日常维护,缺少“为民”的引子,使得民众寄托在政府身上的“希望”出现了系统紊乱,对政府的言行出现了信任危机。
如果说以上的言论让政府或有可能“蒙受奇冤”的话,那么,貌似讲求公平正义的“网络水军”就要承担一定的帮凶责任。网民的言论自由是无容置疑的,也是需要大力提倡的,问题的关键,如同缺少民主监督的制度不会是完美的制度一样,缺少言论监督的自由也绝对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网络水军”的出现,在热点事件上嫁接了民意,转移了受众的视线,使得扑朔迷离的事态更加云山雾罩,让政府显得措手不及。此等现象的出现,细细考究起来,还是缺少“公平正义”的药引子,致使淳朴的公德心走向了死胡同。
我们不希望事关社会矛盾的事件再有热点,但我们永远期待事关百姓民生的现象层出不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