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外汇局网站发布《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二)》,回答了社会公众关注的外汇储备相关问题,及时地“释疑解惑”,让不懂市场经济和金融学高深理论的人,总算明白了很多“学问”上的道理。
此前,人们对我们放在美国的巨额外汇很担心。起初只是担心贬值,当美国两党就政府债务问题出现激烈争斗后,更多人担心美国赖账。在“爱国”思想的驱使下,纷纷建议大量减持,或用于弥补社会养老保险不足,以取消退休金双轨制;或用于医疗教育补贴,以缓解人们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困难;或从美国购回大量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商品,哪怕是“Made in China”也不错,既能平抑国内的物价,也可促进原材料市场的发展。
看起来这些担心显得很多余,也很“外行”。
首先,外汇局告诉我们,国家的外汇是国家的而不是老百姓的:
“企业和个人是将外汇卖给国家并获得等值人民币,交易出于等价和自愿原则。”“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也就是说,在市场原则下,国家和人民是两个对等的利益主体。个人或企业将外汇卖给国家以后,已经收回了等价的人民币,对国家的外汇就不再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掌握了市场主体理论,就不难分清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并不是人民的,人民的也不是国家的。这样,如何管理外汇是国家的事情,人民在这里不存在话语权。
其次,外汇局警告我们,外汇用于老百姓“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不论是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建议,还是将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建议,都涉及到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分配使用的问题。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这个意思表明,国家也不存在外汇这么一笔“财富”,而是央行负债购汇买来的。假如将它当作“财富”直接用于民生,就等于央行“负债”无法平衡,你花了多少我还得印多少,“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再次,外汇局安慰我们,外汇的安全仍寄希望于美国。
前几天,在外汇局发布的《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一)》中称,“已注意到近期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在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问题上所表达的观点,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尊重和维护投资者利益。”
不过,学习了外汇局的理论以后,还有几个新问题不请教不行了:
第一,人民和国家是“等价交换”的不同主体,国家的不是老百姓的,国家与人民互不隶属的观点是否符合宪法?好像我们的国家叫做“人民共和国”吧?外汇局能回答土地是政府的还是人民的吗?
第二,“负债”是经济学的普遍概念,是权利和义务的转换过程。市场主体购买原材料,得到原材料的使用权利的同时,就产生了支付原材料款项的义务。这个义务不代表“原材料”不是财富,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既然外汇是国家交换来的,那它已经履行了这个义务。将这笔财富部分用于民生并不需要财政“透支”,为什么“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
第三,市场经济理论好像很讲究“产权清晰”,起码要落实到“出资人”,让职工下岗时就是这么说的。国家外汇的“产权”归谁?它的出资人是谁?哪个出资人享有所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第四,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既然不能用于老百姓,也不能分离一部分建立养老基金,作为货币发行量的依据反而会增加货币发行量,那就干脆送给美国不好吗?中国至去年年底的M2为70多万亿,货币发行量以20%的速度递增,是GDP增速的两倍。这是我们外汇储备太多的缘故吗?
市场经济理论其实也不是“玄学”,不能总拿学问做“学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