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已达6425.2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在6425亿美元外债中,中资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借债大户。统计显示,在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45.3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占30.38%;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占13.01%;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占9.77%;中资企业债务余额占1.41%。
据说,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各国普遍采用借用外债发展本国经济的政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一直秉承“借外债并不可怕,但主要用于发展生产”的宗旨,将举借的外债重点投向交通、机电等产业,从最新统计看,目前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投向制造业的占23.79%;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12.53%;投向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1%;投向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3.85%;投向房地产业的占5.03%。(我们注意到,投向农业和民生的为零。)
这条消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知道了中国还借了这么多的外债。但是,官员告诉我们:与庞大外汇储备规模相比,6000多亿美元外债占比很小,我国外债不存在偿还风险。
说到外汇储备,专家如数家珍:“我国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6000多亿美元外债只占很小比重。同时,另一国际参考指标——负债率,是指外债余额占该国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比率,其比率不超过100%就在安全线内,超过就是负债过重。2011年1月—6月我国仅商品出口就达约8742亿美元,6000多亿美元外债占商品出口收入都没超过100%,若再加上劳务出口收入,比重就更低了。宏观上,我国外债规模算小的,根本不存在偿债风险,更不可能出现债务危机。”
中国百姓并不关心外债偿还问题,也根本不会担心外债的“债务危机”。我相信专家的这些话也不是说给中国百姓听的,而是说给那些借钱给我们的机构听的。好让他们放心,最好是继续把钱借给我们。中国百姓搞不明白的问题是:既然我们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不拿出来投入发展和建设,反而要去借外债?这也是本文要说的重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茂生对记者说,外债和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不一样。外汇储备是企业结汇形成的,虽然从理论上讲也是国家财富,可以用来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借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机制,这样的渠道现在还没有打通。外储不能随便用,其风险如何承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专家们正在研究怎样使用外汇储备,使其利益最大化。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5682822.html
这位专家的话当然不是随便说的,肯定也代表了官方的意见。对此我们有两点疑问:
第一,关于“目前还未建立借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机制,这样的渠道现在还没有打通”。我们的疑问是为什么不打通?因什么原因、受到什么阻力使这种“渠道”至今打不通?改革不就是要打破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陈规陋习么?改革进行30多年了,百姓的铁饭碗都打破了,很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的口号下全都搞出来了,“杀开一条血路”搞改革和“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口号都喊出来了,为什么“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渠道现在还没有打通”?这难道比地雷阵和万丈深渊还可怕?比杀开一条血路还艰难?
第二,“外汇储备不能随便用”是谁说的?外汇储备到底应该怎么使用?既然“外汇储备不能随便用”,那么,动用外汇储备买了8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随便”还是不“随便”?谁批准的?目前美国国债大幅缩水,谁对此承担责任?既然外汇储备可以用来买美国国债(据认为也可以用来买意大利国债),为什么不可以用来给国内建设投资?
做为普通百姓,我们不懂金融,不懂外汇管理,不懂国际投资。但我们都知道“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杀开一条血路”搞改革和“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豪言壮语。那就请他们兑现,快点把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投资的机制建立起来,快点把渠道打通,快点把“随便”糟蹋外汇储备到国际上购买垃圾债券的行为制止并给予制裁。99口棺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派得上用场了。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