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储粮产业链发展对实现粮食市场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文的进一步诠释
前几日,笔者随笔简述了一篇《中储粮产业链发展对实现粮食市场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文,水平有限没能深入全面的进行说明,通过与几位粮食行业朋友的交流,想对朋友提出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简述一下。
中储粮的发展绝对不是垄断行为
中储粮的产业链发展根本谈不上是一种垄断的行为,虽然中储粮是国家粮油调控的主要执行者,大量的储备粮粮权是国务院的,也仅仅是代表国家储备各类粮食而已,中储粮根本说了不算。粮食的出入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国家的临时收储、托市收购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收储政策时,严格执行经国家六部门提出的收购挂牌价格和质量,中储粮一直严格按照相关收购预案进行收购,同时按照国家六部门提出的拍卖计划和数量进行公开拍卖;整个各类性质的粮食收购和销售完全按照国家六部委的通知和要求执行的,不存在是中储粮公司自己的决定,包括收购价格和时间完全不是由中储粮自己决定的,各类通知和制度都可以在发改委、粮食局、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等网站上查看到,各环节完全受到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和广大中国公民的监督。中储粮只是一个执行者,不是垄断市场的独行者。
中储粮与其他行业的关联
对于和其他行业的比较,不能以中储粮是央企为由,否则岂不是预示着中粮、中纺等国企也要退出粮食市场?石油如果说是国家垄断,不是也存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电信行业不也是存在网通、电信、移动等央企;为何粮食市场容不下中储粮?中储粮既是央企也是企业,不能相提并论。既然石油、电讯是国家垄断、常受国家调控,大家对此满意吗?不满意的话,中储粮现在走的是市场经济的路子,必然会减少政策性的过多干预,同时也减少了因国家过多的调控占据的大量财政支出,同时近几年国家在拍卖时坚持的“顺价销售”原则必然会将发生的成本转移到终端的食品价格上,更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推高了CPI指标,必然将给GDP拖后腿。
中储粮不是一个机器
退一步讲,如果中储粮只是个机械人般的调控机器,那么谁又在指挥中储粮呢?有具体的专业化的部门吗?如果没有专业的国家部委团队指挥中储粮、没有人对中储粮负责,那么中储粮不能跟傻子似的呆在原处干等着,毕竟中储粮也是央企啊,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才行。所以,中储粮唯一要做的就是以国家利益、粮食市场和农民生活保障为目标,靠以司之力、稳步发展,并不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粮食产业的变化随时改变战略布署,全力以赴的完全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
中储粮与物价的问题
有朋友说:“稳定物价只能由央行负责,咱们作粮食无能为力”。笔者有点不理解,央行在笔者心中是调控金融市场的,当然也能影响到物价,尤其是食品,但是为什么物价这么高都不指责央行却有的指责中储粮?估计央行也不会说稳定物价是央行的责任。
以笔者之理解,物价的上涨过快受多方面的影响,不是哪一个部委或企业所能承担的,应该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进行结构调整。比如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确实挺快的,快是因为工业产业在加快,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以及各省、各市、各县、各镇建立的工业园区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快的发展背后却是占用了大量的地皮,地皮从何而来?大河、大江、湿地、沙漠上等无法建设,莫非还要把工业园建在山上?莫非要把房地产建在深山老林里?只有一个地方:耕地。经济过热的背后是导致收益低廉的耕地每年都在大量的减少,耕地的硬性减少必然是粮食的减少,仅靠亩产最多能产多少?知道袁隆平吗?奋斗了一辈子现在亩产不也是千余斤嘛。所以,现在的食品价格能不上涨吗?
中储粮向产业链延伸的原因
更有甚者说中储粮不该发展加工、销售业务。现在中储粮只是代表国家进行原粮的出入,没有加工企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调控的行为。像前期媒体谈论说发改委约谈国内和国外在中国的主要粮食加工企业不让食用油涨价?不让面粉涨价?
知道付出的成本有多大吗?是大量的粮食以较低的价格定向销售给他们,而且外资企业也在分一杯羹,而且这些企业还抱怨吃亏,又在不断狮子大开口或者提前涨价。原粮的低价销售难道不是直接的国家财政的支出和间接的纳税人的钱的支出吗?
如果与加工企业约谈不成后果又该如何?国家又不能明令禁止其关门,奈何不了的,那么物价何止于现在。而中储粮是央企,维护物价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为何国家要为难于此呢?直接将大量的原粮转换成老百姓直接食用的成品粮岂不是更加直接,调控结果可想而知,老百姓的眼镜是雪亮的。
市场经济是解决当前物价的最终手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哉,中国加入WTO十年有哉,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无数的发展机遇。但是,像粮食等事关生存的物质却还没有全面相联,随着期货等金融手段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国际粮食与国内的粮食行情也有间接有影响,导致目前的国内粮价的走势与往年相比变化规律波动频繁,国外的粮食利益集团通过金融与现货相结合的手段,不仅从期货中赚取了中国大量人民币,而且从现货也在左右着中国的粮价。
笔者希望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粮食企业,能够多以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化的方法向前发展,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实现粮食市场的经济化,减少政策调控的过多干预。毕竟政策调控容易导致市场不真实,不能反应粮食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希望国家能够从宏观经济对粮食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当前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和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增长,尽可能的实现自供自足,不要过多的依赖粮食的进口,当然也可以适时的临时进口,但是最好实行粮食的进出口配额制,并将配额交给粮食企业,不要过多单方面的自己进口,毕竟市场经济下只有企业才知道什么时间进口。
其实笔者最期望的是国企们能够有所作为,以国家大局为重。中储粮不仅不能退步,更应以市场经济手段实现粮食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杜绝犹如中粮般的跨行业多头经营,以后的发展应该专注于粮食产业的纵深发展。
笔者忠言
笔者代表不了中储粮,通过中储粮十年的发展历程,笔者相信中储粮能够有所作为,必能成为维护中国粮食稳定的中流砥柱。产业链不是中储粮的专利,而是通过多年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粮食企业发展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不管被绑架的部委或媒体有何行为、不管其他同门央企师兄们有何手段,中储粮将义无反面、义不容辞的为全面实现和维护国内农民的利益、粮食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绝不能出现04年国内大豆行业遭遇的重大挫折对当前国家对油脂产业无法调控的无奈,绝不能让粮食问题成为国家政治外交的筹码。可以不被当下所赏识,但绝不能被后人留下无能的骂名。
笔者不才,还望各位粮食工、专家们多给中储粮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非常感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