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断言:地沟油是“以讹传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孙宝国决心为“地沟油”保驾护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ca34d50100xc2b.html
北京消费者面对面
近来,地沟油的消息铺天盖地,搞得人心慌慌。但食品界两名大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孙宝国,却拍着胸脯子向大家保证:地沟油上餐桌?绝对地不可能!那是“以讹传讹”、“三人成虎”,都是“捏造出来的”!
院士教导我们说,现在是“食品安全状况10年来最好”时期。应当警惕,“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大占上风”,“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天那!我们消费者真的很迷惘啊!到底该信谁的?
一,陈君石说地沟油是“以讹传讹”
在2011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办的2011国际食品安全论坛高峰会议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教授就我国风险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
陈君石教授称:如果我们将当下媒体所谓食品安全事件年终盘点的例子做做分类的话会变得很有意思。从中也能得出我国风险交流方面的三类问题。
第一类是“以讹传讹”
所谓“以讹传讹”是指将不存在的新闻大肆宣传,导致受众盲目相信。例如“地沟油”上餐桌的例子。
2010年12月召开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中,北京工商局的一位处长发言称:“每年从餐桌上收上来的油有200到300万吨,我们中国人每年到外餐馆里吃10顿饭的话,有一顿会吃到地沟油。”也许是因为“专家”的发言,媒体抓住这条新闻大肆的报道。可是,问题在于这条新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要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有以下一些论据可以论证。地沟油正确的流向应该是用于工业油,生产肥皂、高级华润剂、柴油等等,并且在我国有一套系统和企业合作收购来收购餐馆里的“地沟油”。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加强“地沟油”的整治力度,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因为地沟油的气味很大,要去除这种异味的成本将远远超过购买一瓶新油的成本。所以“地沟”油上餐桌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证据正面“地沟油流向餐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问题。
……
(链接:http://info.food.hc360.com/2011/04/291046494334.shtml)
二,孙宝国说地沟油是“捏造出来的”、“三人成虎”
中国的食品安全真的到了如此糟糕的程度吗?本刊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孙宝国,两院士说:“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信息和事件背后的科学实质之间有相当大的误差,人们应该先弄清每种事件的本质再想想该不该恐慌。”
……
真相5:捏造渲染
地沟油:捏造出来的恐慌油
同类事件:牛肉膏事件、纸馅包子事件、地沟油变食用油……
这几乎是每一次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时使用的惯用套路:
深谙行业内部潜规则的人向媒体曝行业黑幕,做包子的用腐坏变质的烂肉,声称“打死都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种菜的喷洒杀虫剂,声称“打死也不吃自己种的菜”;做蛋糕的将过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声称“饿死都不吃自己做的面包”……类似的话百姓已听得太多。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在传播过程中被误导了、被歪曲了、被发酵了,这其中,一些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孙院士说。
“油掺油,神仙愁!”2010年1月末,中国餐饮业爆发了一场“油安全”危机。有媒体煞有介事地说:全国各地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每年大约有200万吨。按餐馆的客流量计算,1万人可以产生1吨食品垃圾,1吨垃圾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农贸市场出售时每公斤的价格却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因此,“地沟油”全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至20亿元……
我国“地沟油”的年产量真有这么大吗?其利润真有这么丰富吗?孙院士对此提出了质疑。餐厨废油的正规用途是转化成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生物柴油,或提炼后用于制造肥皂。
此外,地沟油有很强的味道,通过简单的处理让它重上餐桌是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的,地沟油上餐桌属于一件以讹传讹的事情。
其实,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为编造、炒作的。陈院士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所报道的食品安全信息,和这些事件背后的科学实质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实的情况是,正确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却大占上风。其结果是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孙宝国:“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不正当的宣传过程中被误导了、被歪曲了、被发酵了,传来传去,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某个企业的个别违法行为被宣传成了整个行业的‘潜规划’,一来二去报道的多了,也就成了中国食品行业的灾难。”
三,陈君石孙宝国说“食品安全状况10年来最好”
“整体情况较好,人为违法事件频发。”这是两位院士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即使多事的2001至2011年,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最好的10年。
以瘦肉精为例,最近3年,猪尿及猪肝中“瘦肉精”的检测合格率均在99%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的检测合格率为99.4%,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但为什么民众的恐慌会与官方的食品安全数据背道而驰?院士分析说:“这是因为公众往往无从获得科学的数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对有毒食品概念的反复确认和强化。”
“我国有一套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估机制。”陈君石院士介绍说,在卫生部的组织下,2009年12月,我国成立了食品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42位专家组成,负责日常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与否,不是食品安全专家拍拍脑袋就说出来的,而是经过食品安全性评估的结果。”院士说,在检测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家应该相信科学的数据,流言和恐慌都应止步于科学。
(链接:http://www.kxxsh.cn/news.aspx?id=4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