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台播放记者调查《蜗居之痛》带给我的思考!武汉市竟然还有一家三口人住11平米,其主人竟然是在此居住了53年;而且还有继续居住下去的可能,因为在记者帮助下也没有解决办法!
今天看电视,突然湖北台的一则《蜗居之痛》打动了我;说汉口有位残疾退休工人一家三口人居住在11平米的住房,而且这位退休工人从上初中就在此居住;这一住竟然是住了53年没有离开过。现在因为其姑娘大了,请求记者帮忙解决住房问题。现在的记者也的确有同情心,马上就帮忙到处跑了起来。谁知这不跑不知道,跑起来才知道还是没有办法。
首先是街道的主任告诉记者:这退休工人因为有退休金,所以不属于政府安排廉租房的对象;因为武汉市的廉租房必须是低保户,而有退休金的人就不是低保户;所以廉租房根本没有这家人的份。其后是政府的公租房还没有动工,因此何时有公租房还不知道;再加上即使有公租房,到时是什么样的条件能分配还不知道。因而想通过政府的租房解决问题,看来这是基本不可能的。再后来联系到经济适用房,发现这家人连经济适用房都买不起。原来这退休工人的退休金不到2000元/月,而其妻子的退休金竟然还只有900元/月;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还不到3000元/月。这钱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没有问题,可根本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因为最便宜的经济适用房价格都在2700元/平米,而且还有相当苛刻的分配条件;别说买不起,就是买得起还要排队等待。最后联系商品房,则全部是10000元/平米以上;这家人连想都没有往那里想,所以商品房的梦他们都没有做过。就这样还是记者出面,最后还是没有任何办法;因此住了53年的这位退休工人还得继续住下去。
以前我总是耿耿于怀,因为我的住房是二十年不变;而我身边的领导们却经常性变换住房,最快的竟然是三年就一更新。现在我才知道,竟然还有住房53年不变的人;是不是还有住房六十年不变的人呢?是不是还有住房六十二年都没有变的人呢。在这里我不好妄下结论,但事实上居住在六十多年住房的人比比皆是;如上次我遇到一位台湾回粮道街探亲的老先生,他临走时哭了;他说他的亲人还住在他当年离开家的旧房子里,为什么旧貌换新颜的武汉市没有改善这些人的住房;却还是住在解放前的旧房子里。正因为这情景,使他原先的好感荡然无存;一方面是政府办公大楼越来越漂亮,另一方面却是老百姓还是住房六十年不变;这难道能叫他产生好感吗?
本来国庆节在外面见到人们都是兴高采烈,因为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然而这新闻却使我思考,日新月异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一成不变;这究竟是谁的错,难道是老百姓自己的错吗?后来与朋友们交谈,才知道这样的人群在中国还真的不少;这也是房地产老板不愿意开发老城区的原因,因为这历史旧账太重;任何房地产老板都负担不起。所以我们社会的商品房全部是新地开发,而老城区却还在那里等待;因为老百姓除了等待还能咋办,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只盼望老城区拆迁,这才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不是希望拆迁发财,因为这老房子却多数还是公房。他们只希望拆迁还房,使他们的住房得到改善。
开始我认为这是武汉市的特色,谁知在网络上搜索;竟然发现一对上海普通夫妇带着2个女儿居住在9平米的房间,一住就是25年;因为这是当年结婚时组织上分配的住房,所以住房改革后就没有动过;因为根本没有能力动。与我们武汉市的那位退休工人一样,廉租房没有份;商品房买不起,所以不知道有什么住房在等待他。
后来又有一位朋友说,家住江岸区球场街的罗女士全家老小11口人蜗居在50平方米的租住公房内;2005年开始申请廉租房,至今仍无着落。说记者在罗女士家中看到,11口人挤住的这间二居室房间光线昏暗,每个小房间都搭着阁楼;只要有空间的地方全都铺着一张简易床褥。罗女士说,这间房子是30多年前婆婆的房子拆迁后,由房管所提供的公房。房屋约有30多个平方米,再加上厨房、过道,大概50多个平方米,全都住着人。由于兄弟及妯娌全都下岗在外打零工,家中根本无力购置新房或外出租房。
祖国应该是大家共同的祖国,为何有这么多的人并没有随祖国的日新月异而变化;而这些人难道不是祖国的儿女吗?为什么日新月异的祖国却永远有蜗居之痛,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祖国忘记了他们吗?从而使他们远离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我实在是不明白,因为这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