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的血汗不仅仅把学校钉到耻辱柱上
贵阳市商贸学校是贵州省教委1994年第69号文件批准成立的民办性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办学资质。15岁的农村姑娘小云抱着对该校“护理专业”的憧憬,学了一个月的普通话和电脑打字后,就到东莞“实习”了。一个月后请假回老家发现患了白血病。不久不幸去世。(据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小云父母一纸诉状把学校告到法庭,才算引起公众注意。看看那些“协议书”,理由冠冕堂皇,比如,“为了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增加感性知识,了解当今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要求;同时为了减轻部分家长的经济压力,解决同学们的部分生活费用,经学生本人申请、学生家长同意,学校特安排这次顶岗实习助学工作”。问问学校校长杨小平,也是“一副热心肠”,比如,他说这是学校“冒着风险的教学探索”,小云和同学们本应在2010年9月正式入学,但他们2010年3月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存在半年的空当,把他们组织起来上一些课,考虑到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又搞了一些“勤工助学”。这有什么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小云得知自己每月要干260小时,才会得到1000元工资和150元零花钱。而协议中说工厂按照每小时6.2元支付报酬。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应得的1600元工资,学校扣掉了450元。26名学生每月可以为学校贡献11700元。这还只是小云这一批工人的利润。再加上其他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贵阳市商贸学校以学校之名行“学生工”中介之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那些让学生得到锻炼的理由是在恶心,校长的狡辩也该打脸,我们不妨问一句:该校职工子弟在本校上学没?有幸得到“学生工”的待遇没?总不至于全校职工子弟都优秀到去读北大清华的程度吧?
说实话,贵阳市商贸学校这种靠学生吃学生的类似丑行,其他学校此前有过,今后也不会绝迹。原因很简单,不少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在没落,他们的师资力量需要打问号,他们的教育质量需要打问号,他们的办学目的更需要打问号。问号之下,就有学生退学潮涌。10月12日《北京日报》报道,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接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学者熊丙奇认为,我国大学的退学比例会进一步提升,退学规模将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的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包括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不堪一击,部分高校破产关门。
前些时,教育部弄了一个师德一票否决的意见,如果用师德这把尺子量一下那些“剥削”学生的老师和学校,他们该会被钉到一个什么样的耻辱柱上呢?莫非这就是现代“包身工”?当然,深感耻辱的还有谁呢?
:朱永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