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外交要理性一味强硬会成孤家寡人
2011-10-19 13:55 环球时报 :王在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近来,不时有国人抱怨中国外交“软弱乏术”,也有学者呼吁中国“强势外交”。笔者的观点是:新时期中国外交不必刻意追求强硬,保持理性与坚定足矣。
外交活动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一部分,随着人类交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蒸汽机发明前,人们或需驾驭帆船、搏击风浪几十天才能横跨大西洋,或驾驭马匹骆驼长途跋涉穿越大戈壁。那时候外交是个极其神秘的领域,从事外交活动也属于极少数宫廷贵族的特权,国际关系简单而稳定。现如今,科技突飞猛进,极大地缩短了各国间的距离,丰富了各国联系的方式与手段,普通民众甚至可以凭借轻点鼠标参与和影响外交事务,以致公共外交成了眼下最时髦的术语,国际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某种程度上,如今一国的外交无时无刻不受到全球民众的监督,曾被近代列强奉为圭臬的“持剑经商”是否仍属可取,值得深思。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政治逻辑,外交必须适应时代政治要求,不能用一个“强势”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外交也随着国家实力地位和参与世界事务程度而变化。弱国无外交是客观规律,但这未必意味着实力越强,越需要强硬外交。实际上,随着国家实力地位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必然水涨船高,外交必然越来越强有力,无须刻意追求,更无须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眼下中国已经彻底摆脱近代贫弱受欺的境地,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已经达到买啥啥贵、卖啥啥贱这样举足轻重的程度。在这种敏感背景下,强调中国需要强势外交,难免令外界忧虑:中国想干什么?
世界是个巨系统,一个国家只有在与外部世界的复杂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世界也是个超级竞技场,相互作用包含竞争、合作、借重与制衡等。在这种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厢情愿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利益追求。正如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的: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与之并存。将这条定律运用到国际政治中,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推行强硬外交必然引起相关国家的某种反弹,除非这相关国家被逼到墙角,没有任何其他回旋余地和借重力量。其结果,必然滑入某种恶性循环轨道。如果以强大军事力量来支撑强硬外交,那你必须时刻准备并有决心使用武力,否则强硬外交便难以奏效,不可持续。用兵之道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外交与政治一样,要旨是团结大多数,一味强硬外交只能陷入孤家寡人。
作为头号新兴大国,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震惊世界。对于外部世界的担忧与疑虑,中国也需要设身处地地给予某种理解。这种理解的程度决定和影响着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自觉程度,决定着中国外交的理性水平。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未来复兴进程依然漫长,中国与外部世界需要良性互动。
当然,理性并不意味着软弱或墨守成规。探戈舞需要两人跳,外部世界也需要客观理性地因应中国的崛起。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是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全球化赋予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历史命运,不以个别或少数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外部世界需要适应这个现实,拒绝适应就是违背客观规律。在这方面,中国需要设法促使外部世界积极与中国良性互动,也需要保持某种耐心,为这些国家逐步调整观念与政策预留时间与空间。
网友:此文用心险恶,不过是认为现在有人卖国卖得还不够,干脆彻底一点,什么钓鱼岛、南海,只要妨碍权贵赚钱的、有风险的领土主权争议都可以承袭惯例:宁送友邦,不与家奴,以免和周边国家(不论是芝麻国还是癞子邦)发生些许的不愉快,尤其是万一得罪了你大爷美国,可不是好玩的,进贡的钱收不回来是小事,在那边的妻儿老小岂不都成了“人质”,所以看来“爱国贼们”都不要高调谈什么维护主权了了,爱国容易惹事生非是不允许的,要是卖国卖到太平无事才是真正讨人喜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