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啸
刚刚看了篇谈及小悦悦的网文,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就随便说说吧。
一 几段回忆
1
小时候,应该是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题目是:断指以后。大意是:工人老王解放前在机器上断指,被踢出工厂。解放后在机器上断指,被合理分工,生活幸福。
印象中结语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2
我爷爷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庄稼把式,临解放期间,因追偷粮贼被炸成双腿残疾。当时入学不久的父亲被迫辍学务农。直至人民公社化,生产队让爷爷做技术指导,父亲重入校门。
3
八十年代后期,读大学时,学校附近发生一起车祸。有目击者说:“司机一看没有轧死,又倒了车,才把人轧死。如果事故组来调查,我作证。”旁边有人说:“现在是,撞伤人不如撞死人啊,那样赔的太多。”印象中,这起事故并没有被深入调查。
4
读大学暑假期间,在家受了点小伤。去本地医院治疗,开了发票。回到学校就报销了。
5
九十年代中期,某大城市的自行车道上,一柴油三轮车逆行,刮歪了附近正在行驶的自行车,逃离。车上的老人顿了一下,摔倒,应该并不重。我就在这辆自行车后,连忙下来扶老人。老人双目一闭,不起。我连忙对身边经过的几个自行车高喊:“请停下,帮我做个证!”没人理睬。稍后,经过的路人围聚过来。我紧张了,要去叫警察。都不动。我放下老人,骑车去前方叫警察。刚走几步,忽听后边有人喊:“不要让他跑了!”我回头说:“我去叫警察!”这时,才醒悟到:我是说不清的。于是,猛骑到前方转弯,设法逃离。
6
九十年代末,雪夜的农村公路上,一辆摩托车因路滑飞起摔下。我骑自行车远远从路的另一侧过来。不想问,这类无辜者受连累的故事实在听得太多了。我骑过去,可是,身后传来孩子叫痛的声音,忍不住,回头扶起孩子,问驾车者:“怎么样?”说:“我能起来,你帮我把摩托车扶起来吧。”问:“要不要我去医院叫人?”“不要,问题不大。”然后,他上车带孩子走了。八年后,一次他认出我,认真的帮了我一个忙。
二
看着药家鑫事件,看着小悦悦事件,联想到彭宇事件,我往往会这样想: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全民免费医疗时期,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不是发生在市场社会的背景下,而是发生在合理分工的社会背景下,又会怎么样?甚至,我想,是不是可以到神木县,切实调研一下类似情况时,事件是怎样逐次展开的。
公路象一个巨大的传送带,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在公路上出事故,从某种意义上就像在传送带上受工伤。这时,社会的处理机制应该是怎么样,这是政府应该协调各方仔细研究的问题。但如果采取“摊谁谁倒霉,逮谁是谁,相关者经济负全责”的方式,这从宏观上应该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事故频发的路段。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走,再结合当前医疗保障对此的规避,医院对此类事件的过度消费的检查诊断模式,在个人、个体承受困难的情况下,受伤者和肇事者对经济负担的规避努力都属于自然趋向。而对于路人旁观者来说,不问没有事,问,就可能会有说不清、摆不脱、承受不了的事,所以,对于路人,这不是简单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规则规范了道德的自由尺度。当规则本身不合理时,当法律保障不合理的规则时,对不愿意冒受惩治之险的百姓简单斥之为不道德,很难说是负责的态度。其实,我觉得,应该首先反思一下相关的法律和司法习惯,它们道德还是不道德。
现在有的法律,不是尊重人类的发展前进,不是设法让人民团结起来、协同起来,而是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说,新改的《婚姻法》,给人感觉结婚不是引导夫妻协同前进,而是鼓励各自为战,为离婚做准备。中国传统上的夫妻之间,分工协作,一方做些牺牲,以换取整体上升、得到更好的前途、有利于后代发展的家庭共产主义模式,由于这部法律的推行,可能要成为珍稀品了。当家庭之间都开始出现斤斤计较、私利至上的倾向的时候,指望社会出现不计得失、互相救助的好现象,就只能是自欺欺人。
当前社会上对小悦悦事件的集体反思,事实上就是人们在没有压力、没有威胁下的道德水平的体现。从宏观上说,这也是社会本体在寻求摆脱不合理规则,走向健康进步的体现。
近期有个撑腰体很流行,我希望的看到的撑腰体是: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请放心去帮助,有相关规则撑腰,有法律撑腰,有党和政府撑腰,有人民撑腰。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