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价值观:鲁迅风骨不值分文,李氏媚骨价值连城
曾飞
近代中国人有两类水火不相容的性情,一是鲁迅风骨,为近代民族精神之典范;一是李氏媚骨,为近代异族统治下奴才性之精粹。
鲁迅由其风骨而自信,他宣称“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中华魂自然豪迈,一生光明磊落,为国人所敬仰。
李鸿章由其媚骨而茫然,他哀号“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做奴才难!生遭万民唾骂,死留万世骂名,以至于死时“双目犹炯炯不暝”。
网友gfedc19称其为“王牌汉奸李鸿章”。并指出:“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发生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他说:新疆‘断不能久守’,而且新疆也不重要,丢了于肢体元气无伤,不如把用于新疆的经费移充海防之饷。而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并且亲自率兵收复了。”“1878年中日就琉球交涉。李鸿章认为:琉球国向中国朝贡时所贡少,而中国所赐多,中国不合算;琉球离中国远,离日本近,对中国来说‘尚属可有可无’,不必与日本争。日本并琉球后,又要与中国划界,主张将琉球南部接近台湾的宫古、八重山分让于中国,作为国界。李鸿章却说这两岛是累赘,不要。”
如此汉奸卖国贼李鸿章被人民大众所唾弃,却又被如今的精英们硬捧起来,作为他们的楷模。“琉球离中国远,离日本近”就可以作为理由出卖给日本的李氏卖国论对当今的精英们来说的确具有“现实意义”:“丢了于肢体元气无伤”,出卖了民族利益,新官僚们依然家财万贯,确实于他们的肢体元气无伤。作为革命老干部的邓小平,虽有对新官僚让步的过失,但在维护祖国疆土的问题上,并不含糊。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看来是引用了李鸿章出买中国主权的理由。不料,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而那些被邓小平惯坏了的新官僚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十分欣赏李鸿章卖国论之“明智”与“识大体”。何谓“大体”?官僚集团之根本利益是也。
因而,强国论坛网友[彩云长在]说:“鲁迅先生的风骨、精神之所在,实在是令主流的贤达、文人们如鲠在喉!”网友[222.221.119 ]跟贴说:“鲁迅从主流思想中被驱赶出来,却又在人民大众心中站了起来。”网友a581206b评论说:“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时代呼唤鲁迅精神!”
于是乎精英们的喉舌CCTV坐不住了,赶忙使出吃奶之力推出大型历史政论专题片《复兴之路》重评李鸿章功过。并辟论坛引导舆论。“前述人士指,《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因此对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人物都有重新论述,比如对一直背负‘卖国求荣’罪名的李鸿章进行的功过评价”。(《中国央视播<复兴之路>重评李鸿章功过》)时至2011年8月19日,“CCTV-6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唐科一行参观李鸿章故居”的报道还说:“8月17日上午,CCTV-6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唐科一行在合肥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杨小燕的陪同下来到了李鸿章故居。”网友szjccc评论说:“李鸿章复活了,是李鸿章的孝子贤孙得势了!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高层对此的默许甚至提供平台!”其实何止是默许,而是要把一直背负‘卖国求荣’罪名的李鸿章颠倒过来,成为新洋务运动的楷模。毛国涛、胡晖的论文《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重评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则画龙点睛,把卖国求荣的李鸿章重新“装修”成了“中国近代化第一人”,中国近代化之父是也。并归结为:“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近代企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即使此片的第一集:“千年局变 勿忘国耻”也不得不承认史实: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海军的一些将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地同日军作战。海战中,中国损失‘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当时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妥协退让。以保存实力为名,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战。10月下旬,日军分兵两路侵入我国东北。一路是山县有白洋淀指挥的第1军,由朝鲜渡过鸭绿江,攻占安东(今丹东)、九连城、凤凰城、海城等重要城镇。一路是大山岩指挥的第2军,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攻占旅顺、大连等地。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野蛮的血腥大屠杀,使旅顺1万多居民几乎全遭残杀,幸存者仅36人。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枪头上。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李鸿章依然难脱卖国求荣的罪名。
环球时报,“李鸿章日本遇刺与《马关条约》”的文章披露: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失去了与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3月4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于是李鸿章卖国求荣的贼名就此坐实了。
《孤独的李鸿章》一文评论说:李鸿章的平生大憾是,他仅做了一辈子的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会修葺而不能改造。……在1883年,他所致力推动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20年,似乎已经初见成效:轮船招商局创办仅3年,就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有的外商轮船公司挤垮。“官督商办”得到买办富商们的响应,在1883年形成了一个高峰。……1864年,他仍坚信中国之各项制度是远超西方的,只有武器落后于别人,因此他认为中国只要有了“开花大炮”、“轮船”两样东西,就有了让西方人忌惮的法宝。到了1870年代,李鸿章无奈地发现:孤立地创办军事工业,只是沙上建塔,无以为继,英法等国之所以强盛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有一个发达繁荣的大机器工业体系作基础。因而他提出“寓强于富”,以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为起点,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持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1901年,78岁的李鸿章辞世。洋务运动此时已经过去40年,甚至戊戌变法也都过去了3年,但中国的富强梦仍如水中月、镜中花。
封建官僚李鸿章的所谓中国富强梦虽然如水中月、镜中花,但不料时至今日,竟有中国的新官僚自愿“父业子承”,中国近代化之父李鸿章的未竟事业,有那么一帮子孝子孝孙们来继承,秉承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如今曰:三和一少,改革开放)的策略,推行“新洋务运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其结果与卖国求荣的李鸿章毫无二致:孤独的新李鸿章。如今的新洋务派“和戎”与“变法”也都归于失败,导致对内孤独,官僚假借富国强兵让自己富得流油了,国民则陷于新三座大山的压榨而日益贫困化,两极分化世界之冠,官僚们自己把自己孤立了起来,成了万众喊打的过街老鼠;对外,官僚追随美国的华尔街大佬,让自己也成为世界民众喊打的过街小老鼠。而华尔街主子还嫌其献媚的力度不够,公然陈兵境外,构筑反华包围圈进行威逼,孤独之外又加孤独。
作为卖国求荣楷模李鸿章的最大“特色”,无过于其媚骨。而李氏媚骨仅仅是其表面的“特色”,骨子里的“特色”就是官僚贪得无厌的本性。如今中国的新官僚梦寐以求的就是李氏的这种“特色”。于是乎也就有了如今的新一轮李鸿章热。
《环球人物》杂志这样描述李鸿章的一生: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读为生,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地位也不高。李鸿章祖父当家时,每到年终,上李家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李家自李鸿章这一代开始发迹。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师从曾国藩的李鸿章21岁中举人,24岁考取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处世原则,对李鸿章的性格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创建淮军之初,曾国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直接把八营湘军给李鸿章统领,这也是李鸿章创建淮军的班底。之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发家的本钱,也是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他是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淮军就是“李家军”。1870年,李鸿章凭着赫赫战功和淮系集团的支持,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874年,李鸿章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和戎”与“变法”都归于失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1901年,李鸿章在“老来失计亲虎豹”的悲愤中病逝。他死时“双目犹炯炯不暝”。弥留之际,老泪纵横,……李鸿章死后近10年,他为之操持一生的大清王朝也随之灭亡。然而,至关紧要的倒是“一人发迹,全家沾光”。以至于李氏从此成了亿万富翁之家族。这就是李鸿章自甘其辱充当满清和洋人奴才的终极目标:出人头地,发家致富。
李鸿章媚于权臣曾国藩,开辟了升官发财之路。李鸿章媚于满清主子成了一代权臣,名利双收。《李鸿章发迹史》中创造了这么一句“妙语”:“李鸿章怕太后,太后怕洋人,洋人怕李鸿章。”(百姓说的是:“慈禧太后怕洋鬼子,洋鬼子怕百姓,百姓怕慈禧太后”,被篡改成这样了。)文章的全力颂扬李鸿章是个平天下的难能可贵的人选。说他一生中该做的官都做到了,实无遗憾!后来,他还以七十高龄周游西欧强国,受到了西欧列国君臣极大的敬仰和欢迎。这一路游历,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知他这个一心图强的汉臣的分量!他抵达德国后,还不忘在与时任德国首相的俾斯麦交谈时,问俾斯麦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何为国家富强的良策?”俾斯麦笑着答道:“练兵为第一要务!”李鸿章听后,欣然认可,似乎是碰到了一位久远的知音。其实,从这段极为简短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窥探出李鸿章终生的报付(原文错别字:应是抱负)——强兵,才能富国!这也是他花费大半生的心血练淮军、购铁舰、兴北洋作了最好的注角(注解)。可惜的是,李鸿章这么一个务实的人,加之自嘲为清朝的“裱糊匠”,竟把大清朝“裱糊”成如此糟糕的模样,自然是要堕入史家鄙薄的墨汁里的,怎么洗都洗不清。慈禧太后在李鸿章死后,褒奖其功为“我朝二百年来未见之功”,并着准为这个汉大臣于京师建立专祠表彰这个满清的看家走狗。(来源:2011年01月20日荆楚网“评论:《李鸿章发迹史》折射官场新贵升迁路”)汪衍振评论说:李鸿章一生办得最多的便是洋务。所谓洋务,说穿了便是实业。李鸿章为什么如此醉心于实业呢?北洋海军是实业,电报、采矿、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实业。办实业能捞到好处是一方面,借此抬高身价也是一方面。(2010年11月30日,荆楚网,“汪衍振:《李鸿章发迹史》瞄准官场不倒翁”)李鸿章媚于洋人,终于实现了升官发财之美梦。
中国经济网,“美国记者伪造《李鸿章回忆录》轰动西方”的文章说是:科士达兴致勃勃地读完这本《李鸿章回忆录》……他热情洋溢地写道:“在过去的百年内,这个世界涌现出了很多学者、将领、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但没有一个人能像李鸿章那样将这许多身份集于一身。因为他在这些领域的杰出表现,……”在专家们的首肯下,本书顺利出版。据《纽约时报》1914年5月24日报道,该书已开始了第七次印刷。全美上下继1896年李鸿章访美之后,又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和李鸿章热。——真的像中国阿Q们说的那样:因为李鸿章坚持练兵,洋人怕李鸿章?请看,洋人爱死李鸿章啦!德国权臣俾斯麦就用最高礼仪迎接李鸿章,谓之“款迎之礼,务从其恭”。为什么呢?叫卖中国利益的疯子李鸿章来啦!把他捧高了,剥光了吧!“爱”还来不及呢,哪能“怕”他!这样一个卖国求荣的疯子李鸿章及其家族也就由此“买卖”而暴富了。
当今中国的新官僚们又掀起了李鸿章热,与洋人的李鸿章热遥相呼应。为什么呢?因为对李鸿章的崇拜,也就是对官场发迹,大紫大富的崇拜,对重走洋务运动之路而卖国求荣发财致富的疯狂。而洋人的李鸿章热无非是盼望中国盛产李鸿章,多多卖国,让“洋大人”多多发财致富。如此而已。
除了洋人和中国的新官僚,紧跟此风的文人墨客也由此而发迹。2011年1月5日,半岛晨报直言:“中国最笨历史作家”爆红 平均每天写130个字。汪衍振费尽心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用心之苦,用力之深,到了无孔不入、无坚不透。他终于写出了《李鸿章发迹史》,成了“成功人士”,出人头地了。记者问汪衍振是什么感受,他用了一个刚学的新词:“真给力啊!” 名利双收,真给力!有志的文人墨客们,赶快紧跟,莫失良机!
总之,如今的世道,有了最新的价值观:鲁迅风骨不值分文,李氏媚骨价值连城。
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那样:“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中国的新一代李鸿章们,远远超过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在眼前,不惜一切代价,杀开一条血路,高举着“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旗帜冒死前行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