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话语权,打造“软实力”
邱 波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就中国文化建设方向问题而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章。胡锦涛在文章中不仅强调了文化“软实力”之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而且更对“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之现实挑战给予了密切关注;由于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紧密相连,而在“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的情况下,胡锦涛文章中所提出了战略发展方向,无疑切中要点,并因此而赢得了广大中国网民发自内心的支持性热议。
正因为完全赞同胡锦涛文章中的观点,因此,笔者也想参与到相关热议之中。由于文化“软实力”的话题极其宽泛,并非一篇短文所能涵盖,所以,笔者打算以相对具体的国际话语权话题而展开诸多探讨;或者更具体点说,“中国声音”是否存在某种缺失呢?正如毛主席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席位时所发出的“是非洲兄弟将我们抬进了联合国”的感慨相仿,今天中国的声音是否应该获得更大限度的扩散、并赢得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呢?
中国曾有国际话语权
毫无疑问,西媒的嚣张是源自其对国际话语权的有力掌控。由此也就构成了一个重大问题,即,西媒缘何能够全面掌控国际话语权呢?不错,西方经济发达,传媒先进,其更容易赢得世界各地受众的认同和接受,这也是历史传承的必然结果。但在确认这一现实的同时,人们却似乎从根本上忽略了中国也曾享有的国际国际话语权。请回忆一下往昔故事吧。
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处于极端困难的文革时期,中国声音却总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相当程度的欢迎和支持,甚至连现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年轻时还曾经是“毛主义”的坚定信奉者;而到了中国经济实力已经大幅提升而传媒条件更能与西方世界并驾齐驱的优异环境下,缘何世界各国只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完全无视中国的政治立场呢?事实上,很多国家总因为西媒对中国的贬损而开始热烈讨论的事实,则已然显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严重遗失。试想,连基本的国际话语权都不拥有,中国又如何开创文化“软实力”?
事态如此尴尬,其根本原因恐怕是缘于中国媒体的指导原则存在“短腿”所致。坦率而言,过去若干年来,除非西媒攻击中国而促使中国媒体作出愤怒反应,而在不涉及中国利益的情况下,中国媒体及学者几乎都是以西媒所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立场来作为自己判定世情的唯一标准;不论是曾经发生的伊朗大选的诸多争议,还是频繁发酵的其它问题,中国媒体采行西媒声音不仅是不争事实,恐怕更是普遍规律。请允许笔者作番刺耳的言辞吧:当中国媒体业已成为西媒传声筒之时,中国声音又怎么可能赢得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接受呢?
需要强调,为维护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媒体逐渐实施不再象过去那样对时常西方的政府政策和西媒声音多作正常鞭笞的新指导原则,也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但问题是,中国媒体的友好表现会获取相应回报吗?国人必须意识到,当中国的飞速发展可能动摇西方世界的巍峨地位时,不论是其政府还是媒体,便总是根据最新事态而随即作出变态表现,实际上是其战略思考的真实反映;不论是过去的西藏和新疆问题,还是不停息的人民币问题,抑或是可能发作的危害中国正常发展的突发事态,已然深切体现了西媒做派的俯拾即是。
部分坚守既有路向更可取
毫无疑问,我们无法改变西媒的基本思路,也同样不可能让他们放弃搞垮中国的目标,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因为西媒对中国的恶毒攻击而放弃坚守自己的既有路向。但问题是,如果西媒对中国的污蔑能获得全球大多数受众的认同而中国媒体的反击却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效果,则至少有可能令中国在舆论战中一败涂地;事实上,其最终损耗并不局限于舆论战。
正因为舆论战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国媒体可能确实需要对自己的运作路向作必要调整。其实,只要体察一下诸多西媒接连发生危害中国利益的严重事件却并没有令其国家政府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出现降温之客观现实,中国媒体也就应该能够得出这样一种认知,即国际间的舆论摩擦虽然会令双方产生不快,但决不会从根本上破坏两国的正常国家关系。事实上,这种不动摇国家关系的媒体不快实际上更有助长期稳定。
倘使笔者的这一理念适合于中国未来发展需要,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国媒体需要部分恢复“毛主义”时代的运作路向;具体而言便是,除了捍卫自身利益以外,同时也应该对不牵涉中国利益的其它地区的突发事态而表达自己所独有的理解和主张,也就是摈弃对西媒的无原则认同和接受。坦率而言,如果中国媒体能够部分恢复“毛主义”时代的运作路向,则不仅能够对西媒构成威慑,同时更利催生全球绝大多数受众能因此而对中国的主张表达支持。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声音能够向中国制造那样受欢迎,中国发展就将更舒畅。
为资深评论员
:邱 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