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无奈:美军全球鹰在中国上空来去自由真正内幕
中军网 2011-11-06 06:47:
阿富汗战争已进入第九个年头,这些年来,美国的最新武器装备似乎找到了试验场,各种信息定位与精确打击武器频频亮相,最突出的是“全球鹰”无人机。其侦察与打击能力究竟如何?人们猜测多多。最近有传闻称美国的全球鹰在中国上空来去自由,其实真相是中国自己的全球鹰在测试飞行。
一方面是美军高调鼓吹这种无国界特种打击能力多么厉害,另外一方面也在紧锣密鼓地升级无人机技术能力,为真正意义人上战争无人化做准备。
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其作战的留空时间已长达42小时以上,活动范围可达到5000多公里,时速达到635公里,在2万米的高空可以识别地面各种飞机、坦克和车辆。
“全球鹰”无人机采用过程控制飞行,起飞前,由地面控制人员将预定的飞行航线、正常工作程序和应急程序等存入无人机的过程控制装置内。起飞后,在大部分的飞行过程中,由过程控制装置通过自动驾驶仪操纵无人机按预定航线飞行。过程控制装置还定时控制机上的其它设备工作。
虽然说“全球鹰”无人机使用的侦察手段也很先进,其光学设备的分辨率达到300毫米。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与传统的高清晰度光学相机相比,能从地面杂波中区分出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能识别伪装和穿透一定的掩盖物。
但这种侦察活动必需事先定好航线,对于随时机动的战场目标,其侦察效能大打折扣。在阿富汗战争中,曾经十几次分不清是平民车队还是基地组织的车队,重复发生误伤事件。更有甚者,有一次竟然将英军的战斗分队当作目标开火,惹得英国人与美国人打上了官司。
特别让美国感觉头痛的是飞机的生存能力不高。虽然一般的无人机,即使是非隐形设计的无人机,由于其尺寸小,发动机功率低,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1 平方米,已经很难被发现。但“全球鹰”无人机的速度太慢,如果想在中低空飞行并且有效地攻击目标,就必需降低到6000米以下,这样被地面防空雷达发现并被导弹击落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光被击落的各种无人机就有上百架。
还有一个严重的弱点就是难以适应复杂的地形与气象条件。沙漠地区,崇山峻岭地区的地形,大大降低了飞机的出动效率,如果仅仅是光在20000米的高空侦察,其精度大概比低轨道的卫星强不了多少。
对空防安全的高度重视直接来源于战争的经验与教训。20年前的那场伊拉克战争,让中国认清了威胁主要来自空中。在理论上,中国的军事理论家们已经认识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从地面和海上转向了空天。在几次军队的大调整中,空军始终是保存与发展的重要军种。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