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把“春节晚会”办成“春节玩会”
朱少华
作为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老品牌,2012年的龙年春节晚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办了30年的央视春晚迄今为止创下了多个世界纪录: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播出时间最长、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当然,估计还有一项“世界纪录”:被骂得最多的综艺晚会。2012年春晚总导演哈文表示,都说春晚是个“烫手的山芋”,但是山芋就是烫着才好吃,冷了的山芋谁要吃?哈文强调,龙年的春晚“不是要颠覆,而是要带来新意”。(据1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
有何新意?据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一是没广告;二是从晚会向聚会的转变;三是取消评奖。这三项虽然是创新,但对春晚来说只是换了一件衣裳而已,没有伤筋动骨,更没有质的变化。甚至这三个所谓创新都和演员特别是作品创作无关。近几年来春晚的广告和评奖虽然饱受争议,甚至让社会骂声不绝,但是与春晚节目的被骂率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至于晚会从晚会到聚会根本不存在什么创新,因为每一届晚回基本上都是海内外艺术家集聚一堂,上场的和捧场的都大有来头。而要带给整个社会的也是欢乐祥和、合家团聚的气氛。而关键的问题也恰恰在这里,晚会的甜味喜味太浓了,浓烈的让社会发腻。连续几十年每一届晚会几乎都是“玩会”。也根本玩不出新意了。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春晚需要欢乐和热闹,需要制造祥和。但需要并不是只要。而这许多年来,春晚仿佛只有热闹、快乐和玩了。开场热热闹闹,歌舞蹦蹦跳跳,小品打情骂俏,戏剧南腔北调,只有个别的新人上台表演,还是强颜欢笑。火了朱军,红了老赵,春晚也从年夜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夜宵。央视春晚汇集了海内外的演艺高手,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怎么一台晚会办的却是“草包装麻袋——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就是央视的春晚“太贪玩”了。要知道老百姓看春晚节目不仅要图热闹,还要图解气、解恨,甚至是还要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谁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现实社会中物价飞涨,暴力拆迁、城管耍横、腐败猖獗、贪官污吏的种种丑闻,风流艳史成出不穷。对老百姓来说,受了他们一年的气,过大年也该让老百姓嬉笑弄骂一番,让有些人“吃饭打脊梁沟下去”,让老百姓吐吐怨气了。但是老百姓的这一切愿望几乎全成泡影。剩下的就只是一片大好,莺歌燕舞,廉价的笑声了。
这么多年来的小品包括所谓的小品王赵本山的小品,几乎没有一部能与早期的《超生游击队》等相比,这部作品成功就成功在它真实地更是形象的反映了生活。后来的潘长江的《对缝》和老赵的《扯蛋》也都给人留下了较深的映像。写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对社会上的种种歪风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作品让人看过不仅仅是发笑,更重要是发人深思,甚至令人回味我穷。但是这种现象却只是昙花一现,再后来的小品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主旋律了,甚至为了迎合主旋律不惜生编硬造,再后来干脆就是“非常六加一”出题答题了。如此没有“地气”,毫无生活底蕴的小品尽管演员们使尽浑身解数,不仅笑果不尽人意,掌声更想不起来了。
而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央视把春节晚会办成了“春节玩会”。央视带着一群演员“玩”,而这一群演员再带着十三亿观众“玩”。开出因为形式新鲜节目还有点内涵,观众还有“玩”的心思,而接着晚会越“玩”越老套,越“玩”越肤浅,甚至越“玩”越不会“玩”,越“玩”钱瘾越大。观众不仅失去了兴趣,更是腻烦了。小品演员赵丽蓉曾经有一句台词:玩也要玩点深沉。而现在的晚会,因为约束太多,顾虑太重。在创作上光想维护主旋律,放着社会上许多老百姓普遍关注又更喜闻乐见的话题不敢触及,不仅“贪玩”,更甚至是为玩而玩。如此束手束脚,顾虑重重,又怎能办出一台高质量的晚会?有人说如果把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或贪官污吏的事情搬到春晚的舞台上,会影响过年祥和的气氛,甚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也太小看我们观众的素质了,大年三十,如果能够油炸贪官,活剥污吏,对酒当歌,这是何等的快事?现在不仅不演不讲,还让那些王八蛋们和老百姓同享太平盛世,这是担心老百姓扫了酒兴,还是怕惹毛了那些贪官们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