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民办幼儿园
一个县城只有两家公办幼儿园,规模多年不变,能挤进来的孩子非富即贵,要么就是傍边的社会关系挺硬。既为公办,就是财政供养。拿出民办幼儿园这面镜子一照,就知道同样生活在县城里,同样是纳税人,待遇可真是天壤之别。如果做出拍桌子骂娘之事,也算正常。
用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幼儿园,看上去很美,可在实际上“凄惨”之极。在河南省伊川县,就有个叫“工慧”的民办幼儿园,招收三百多名孩子,在一块租用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自生自灭。最近,因为对方毁约要收回土地建澡堂,这所幼儿园生死未卜。(据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工慧”的遭遇极具代表性:一是此类民办幼儿园承接绝大多数适龄幼儿的教育任务,但是从未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二是办园环境十分脆弱,生存艰难,房东想赶就赶,关门歇业随时都会成为可能;三是积累的教育资源相当薄弱,无论师资还是场所硬件都看上去很可怜,最后落得个“不过帮忙照看孩子”的评价。
很多年前,在每个小学里都有“学前班”,自然是就近入学,小孩子在学前班一“预热”,就在第二年读一年级了。那时候应该是小孩子的幸福时光。如今,全变了,不光小学被大面积撤点并校,孩子上学路途遥远,让校车应运而生,而且大大加重了家长的教育负担。有的地方,甚至住校生也非常普遍,孩子们每周回家一次,早早别离了亲情的天天守护,让心中的亲情教育早早成为一种残缺。这最终只会成为一种阴影,一种伤害。
尤其对于四五六岁的幼儿而言,就近入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和关怀。可惜的是,这幅图景正在远离我们。一些民办幼儿园的脆弱,只能使它们的布局极不合理,而且很不固定,就是那种“不过帮忙照看孩子”的作用也在脆弱之中越来越式微,令人为教育的希望担忧不止。
想想广州市财政为十来所机关幼儿园上亿元的补贴,这种“特供”年复一年在增长,人大代表年复一年举手通过,这又跟纳税人的期望多么背道而驰。不知道,今年这种“特供”会被取消不能?更不知道,除广州之外的地方,向这种“特供”开刀者会有多少呢?
民办幼儿园的遭遇早该引起重视了。说这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块短板,应当很准确。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公平。可是,当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看到幼儿园也分三六九也有贵贱时,他们的未来会为“公平”迸发出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个叫人不寒而栗的问题。
:朱永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