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深山任教八年 学生叫两人爸爸妈妈(图)
孙恩权和徐瑞香是对“80后”小夫妻,在林口县朱家镇碱北村的一个教学点,做代课教师。八年时间,小夫妻俩忍受着贫穷、孤独和寂寞,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一对小夫妻 教会十七个娃
2011年12月6日,天寒地冻。记者从牡丹江市出发到林口朱家镇。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辗转来到朱家镇。镇上负责宣传的金干事说,到碱北村,还要沿着山根儿行驶半个多小时。
车在已经压实了的积雪山路上,左转右拐开到了碱北村。这个村子有二百来户人家。
村最南头,记者看见了三间新建的砖瓦房,远远地就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金干事说,这就是朱家镇中心校碱北村的教学点。
记者走进其中的一间教室,虽然外边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可是屋里却很暖和,炉子烧得很旺,火墙也散着热气。这间20多平方米的教室,是教学点的幼儿班,有十七八个孩子,最大的6岁,最小的4岁。孙恩权正在教孩子们认字,看到陌生人,孩子们很有礼貌起立问好。
孙恩权说,原来的校舍离这不远,四处漏风,孩子们在那里上课挺遭罪,村里盖了三间房子。一间是小学一年级,一间是学前班,还有一间让他们夫妻暂住。
为了能让孩子们暖暖和和地上课,孙恩权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给教室生炉子。孩子来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很暖和了。
17个孩子中,不少是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孙恩权夫妻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孩子们干脆就叫他们“爸爸、妈妈”。
徐瑞香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和丈夫日子过得一直很清苦,但听到孩子们那一句句脆生生的“妈妈”,她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种幸福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两个“80后” 清贫守深山
采访中,还未做太多的交流,只是眼见这对小夫妻生活工作的情景,记者就已动容。
朱家镇碱北村地处偏远,没有正式老师愿意到这里教学。2003年7月,孙恩权、徐瑞香从牡丹江师范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恰逢朱家镇中心校为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代课教师,孙恩权和徐瑞香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大山,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
今年29岁的徐瑞香回忆,刚来碱北小学时,条件艰苦是难以想象的,校舍都是30年前建的。徐瑞香领着记者到距离新校舍不远的碱北小学旧址。学校大门上挂的校牌已经很陈旧,也没有操场。记者走进学校走廊,里面潮湿寒冷,地面还坑洼不平,仅能使用的一两间教室,黑板是水泥的,窗玻璃是用塑料布代替的。
“刚来那阵子,讲台是用砖头垒成。冬天教室冷,孩子们都得穿棉袄棉裤上课,大冷的时候都得戴棉帽子。” 徐瑞香感慨地说。面对这样残破的教学点,面对乡村学校的困境,两位年轻人,毅然拿起教鞭,坚定地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身为临时代课老师,月工资只有200多元,但小两口儿在工作上却一直高标准要求。他们请教老教师,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外面进修。“那个时候我带六年级数学,他教四年级语文,相互鼓励,又暗地里较劲。”徐瑞香说,自己带的六年级数学班在一次全镇考核中,获第四名的好成绩。
2006年,朱家镇建立了教育中心,师生被分流到镇里,慢慢地,学校里只剩下了孙恩权夫妻俩坚守着三尺讲台。2007年7月,碱北小学变成了一个教学点,只剩下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和学前班的娃娃。为整合教育资源,镇里准备撤并碱北村教学点,对临时代课老师进行清退。孙恩权和徐瑞香是林口县定向招生,这就意味着只要县里学校招教师,他们就可以被选聘走。但两个年轻人思前想后,没有向上级提出任何要求,放弃了拿着教师证走出大山的机会,依旧当代课教师。
小两口说有个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当两人背起行李要离开时,不少村民和孩子都到村头围住他们,有的小孩还抱住徐瑞香的大腿,不让走。这份深情也拖住了两人的脚步。因为没有工资,孩子们的家长每月凑钱给夫妇二人。现在两人合起来的工资每月也不过1700元。
微薄的工资经常让他们捉襟见肘,二人就利用两个假期,种庄稼、给村民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日子虽然艰难些,但是一想到那些可爱的孩子,就不觉得有多苦了。
一个小梦想 付出皆无悔
碱北村四面环山,村民出行很不便利。如果撤掉这个教学点,学前班的孩子就要到距离17公里之外的镇里上学。孙恩权夫妇苦撑着这个教学点,为的是不让村里的孩子们远离父母求学。
农民李凤说,孙老师他们教孩子可认真了,孩子交给他们家长可放心了。“为了这些孩子,两人牺牲了不少,我们心里都记着。”一位村民说。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孙恩权两口子从原来四面透风的旧宿舍搬到新家。徐瑞香说,家很好搬,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村民淘汰给他们的旧电视,三床被褥。剩下就是课本和教案还有孩子们的作业本。
小两口的新家其实也很简陋,但是他们却很满足。记者来到了他们之前居住的屋子,简直可以用破旧不堪来形容。徐瑞香说,夏天还好一些,到了冬天,屋子四面漏风,窗户钉上厚厚的塑料布,半夜里还是常常被冻醒。也就是在这个屋子,他们住了八年,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还孕育了宝宝。
小两口告诉记者,其实大人的生活好赖都能将就,可是对自己的孩子,他们觉得亏欠很多。孩子四岁了,为了增强营养,小徐在年初抓了30多只小鸡,只活了6只,小徐看着门前的几只鸡说,等开春鸡长成了,多给孩子熬点鸡汤喝。
徐瑞香的弟弟妹妹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工作,生活条件都不错,看到姐姐生活艰难,多次奉劝他们到大城市来。对此,小两口心里不是没有挣扎过,只是一想到17个孩子的笑脸,别的心思都没有了。
孙恩权夫妇憧憬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们追寻的梦就在这大山里,就在这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
后记
结束了在碱北小学的采访,可小两口却始终让记者难忘。记者想,这个春节,这一家三口恐怕还会和往年一样紧巴巴的吧?
一通电话打了过去,夫妻俩的乐观和执着更让人动容。
孙恩权说,他已经在村里找到个做零工的活儿,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晚上五六点,每月会有600元左右的收入。说到新春打算,小两口说,开学后不仅要好好教那17个娃,还要多攒点钱,因为九月份教学点可能会有些新娃儿来上课,到时候要增添一些课外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