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月31日发表的《“嘴上腐败”应尽早入罪》一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章用“让世人瞠目”概述了中国现阶段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现象。从公务员的“三高”职业病,到难以遏制的土地财政冲动的原因分析,指出了公款吃喝、公款接待成了个“筐”,一些掌握公权力者什么都敢往里装。其后果是,严重腐蚀着党和国家以及社会肌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及浪费,严重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
文章感叹:几十年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自掏腰包吃饭或交“伙食费”如今已成“天方夜谭”,工作餐“四菜一汤”的规定也成一纸空文,下级单位出钱接待上级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似乎已成当今公务往来中的“铁律”,无人敢破也无人能破。
读此文,在赞同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起码还可以读出几点“体会”来。
第一,防微杜渐是执政者永无休止的警钟。
上世纪,我们党为了防止干部“变质”,从进北京前就警告过我们的“革命队伍”,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此后,又曾将干部的“蜕变”过程概括为“懒、馋、占、贪、变”五部曲。可惜的是,在我们纠正“历史错误”的过程中,将“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我们改革国有企业时,曾有一套很时髦的理论,简言之:市场经济不养懒汉;羊,只有生活在狼群中才会“跑起来”,才会健壮。如今下岗职工们在风雨中跑来跑去,倒是“健壮”了,而我们的公务员群里少了“狼”,必然就懒,继而馋,于是就占、就贪,能不“蜕变”么?毛泽东时代,干部为何蜕变者少?套用专家理论,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是在人民群众这个“狼”的监督之下的。那些拼命反对群众监督的人,尽管反对的理由十分的冠冕堂皇,实际上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监督而已。他们也常将“实践检验真理”放在口头上,那么,事实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有不少人沉湎、沉醉、沉沦于觥筹交错中,成了“酒囊饭袋”,还有一些人肆无忌惮地挥霍公款,腐化堕落。”
第二,多年的“嘴上腐败”,培养了一支与人民利益渐行渐远的队伍。
公款消费,这些无以计数的公款从何而来?除了纳税人的直接的财政预算以外,相当一部分是依靠“猎食”。为了“吃”,这支队伍必须“打猎”。非法的强拆,莫名其妙的罚没,以罚代法,手段无所不有。其中,最“高妙”的招数之一,叫做“土地置换”。将深山老林的农户搬下山来改为“居民”,用山中农民的人、畜“宅基地”面积,从数据上置换市郊的良田沃土用于拍卖。此种“猎食”,除了“收获”大,还有“安置特困”、“不减少耕地面积”等许多“政绩”。
面对群众的不满,有人建议用“刁民”教化之,有人建议通过立法直接赋予警察向“刁民”开枪的权力。从一些地方的“菜刀实名制”现象,让老百姓闻到了蒙元统治者的味道。而,“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真的不要了?
共产党“执政为民”,必须首先从手握权力的人做起。
第三,文章引用了毛泽东的“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论断,进而从“犯罪”概念到法理,推导出“嘴上腐败”应尽早入罪。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以中央党报、舆论界“巨无霸”的身份提出公款消费“入罪”说,能让人产生许多希望。
如果公款消费能入罪,就能将公款消费这只“狼”重新关进笼子。不要不相信中国的法治,虽然枉法的事件屡有发生,并不等于法律失去了约束力。以2011年的“醉驾入刑”为例,从高晓松开始,这一条法律就拯救过多少人的生命?多大程度上改善了社会风气?假设,我们的人民代表不去迎合某些官员的“菜刀实名制”和刁民论,而是提出“官员财产实名制”立法的话,中国的前景是不是一下会光明许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