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部“湿脚”,更伤公信力
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身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大林利用职务之便,为承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共收受承建单位所送贿赂人民币11万余元、2万美元。案发后,李大林全部退赃,法院以受贿罪从轻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来源:法制日报)
许多同事反映,李大林没有不良嗜好,物质欲也很低,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健康”的干部,最后仍难免“湿脚”。
“健康”干部也“湿脚”,绝不是一则笑话,值得认真反思。
“健康”干部也“湿脚”,是对党委选人用人公信的最大杀伤。因为,对李大林这种能干事、有魄力的干部,老百姓往往十分“看好”、寄予厚望,也给予了更多的信任,认为是值得托付权力的“好官”。这种被群众看好的干部一旦出事,百姓就会产生“连这样的干部都腐败,其他的能好到哪里去”的想法,从而怀疑党的选人用人制度、怀疑坐在台上的所有干部,进而产生怀疑一切的偏激思想,导致信任缺失的社会通病,势必造成人们对官员采取心理防备的策略,信任政府、信任社会的范围也将变得越来越窄。
凭心而论,组织上选用干部都是出以公心、源于公正,都希望把好干部选出来、把好干部用起来,总体上看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向好的。当然,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时因一些干部伪装精妙、隐藏较深,加之考察时失误失察失真,让一些“两面干部”混入组织内部,成为害群之马,祸害百姓,但这种现象只极个别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也正花大力气从制度设计、程序设计、纪律设计着手,尽量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另外,有些干部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大多数人履职之初都比较谨慎,并且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扩大,有人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在利益诱惑面前,有的主动下水,有的被推下水,有的被拉下水,而一旦“湿身”,则一发而不可收拾。李大林“健康”干部“湿脚”,就是典型的例子。
要杜绝“健康”干部“湿脚”现象发生,除了领导干部自己应不断去“杂质”防“污染”,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始终保持纯洁性外,关键是组织上要考准干部、考真干部,把“亚健康”干部从源头上剔除出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管,给干部手中的权力套上“紧箍咒”,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火墙”;第三,要建立健全干部交心谈心、定期回访、社会评价等制度,把干部“扶上马”后再“送一程”,通过组织的跟踪提醒、摇控警示、长线关注,让“上位”的干部始终保持健康。
如此,才能防止干部权力用错地方,从根本上杜绝“能干的干部也腐败”现象的发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